诗评|孤独是人们注定要经历的

作者: 磨扇河 | 来源:发表于2021-07-03 09:58 被阅读0次

    【九洲诗词】

    五位简友的诗歌,点击原文标题阅读

    原文:《他说他很孤独》

    作者:刘年

    孤独是人们活着注定要经历的,无论何人。

    这首作品揭示了这个世界自私寒冷的一面。在现下,人大都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活着的,那些纯朴热情的年代已经远去。这是时代、社会、文化前进共同造成的。生存环境不会怜悯任何个人。我们群居生活,一生接收无数善意和笑脸,然而内心总有背阳的地方无人抵达。

    在那些善意和微笑里,有太多表面上的应付。

    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这首作品的立意,思考和探讨个体孤独以及其中的不可避免。

    总有一个你,曾经或未来蜷缩在角落里,无人看到。

    原文:《在湖心岛》

    作者:大铭妈妈

    这首作品的结构有点类似古诗抒情的常用结构和思路。古诗抒情讲究情景交融,有的放矢,三言两语间将内心世界与外部事物融合。很普遍的结构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

    这首也是一样,第一节写景,第二节抒情。现代诗转接上不如古诗那样通过平仄韵律进行规则转换,所以将情与景分开写留存在转换的问题。

    这首转换相对较为自然,主要是在第一节的结尾进行了画面向主观认知的转移,第二节将从主观认知嫁接到抒情的树上,一首作品便活了。

    这里的湖心岛可以看作是一面反面镜子,映照出生存的复杂和自身在社会环境中被浸染的内心。相对于湖心岛的生命茂盛,我们的内心荒芜。

    原文:《归人》

    作者:独木盛林

    人类对时间遗留下来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与探究,中间还带着些许敬畏。

    这首作品写出了大多数人在探访遗迹时的普遍感受。面对这些披着光阴衣服的建筑和痕迹,我们内心首先感受到来自光阴的一份宁静古远。这时可以忘记现实生活,内心走向安然。

    每一处痕迹都是一次与时光的对话,诉说相遇、缘分与热爱。每当走进这种环境,最强烈的对比就会油然而生,来自与喧嚣生活的对比。这样的情况下诗意总能油然而生。

    这首作品比较重视将现场氛围与诗意氛围进行融合,能看出作过一些思考与揣摩。

    原文:《父亲的萧声》

    作者:叔丁

    我这一代,很多人对父亲的启蒙理解可能是从小学课本中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开始的。

    调皮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对父亲的情感也渐渐发生变化。有的隐藏在憨笑里,有的爬行在皱纹里,我的淹没在苍老中......

    作者对于父亲的印象和情感,则寄托在箫声里。

    这是一位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父亲,用箫声锤炼生活、用箫声热爱生活。

    父亲断断续续的箫声是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坚强;“我”断断续续的箫声是对父亲的理解与热爱;父亲的箫声做了自己的背景音乐,讲述父亲对自己的爱与付出。

    都说父爱如山,父爱也如我们人生的称托和背景,在背后为我们默默承受和给予,没有一句关于疼痛的话,如箫声悠远,渐渐远去。

    原文:《在路上》

    作者:伯爵男主

    你向南方生长,我也向南方生长,只是我早一些,你晚一些。你的那些路程和风景,我似曾相识。你在路上,我也在赶路。

    人们总会在某个年纪多愁善感,不论你曾心如止水还是狂放不羁。

    在这个不特定的年纪,我们渐渐看清生活,敬畏生活。这个年纪可能就是从你某天茫然中、疲惫里不经意间发出的一声长叹开始。这一声长叹过后,你便踏上了真正的人生之旅。

    人大多都是有根的。这些根来自祖辈,他们在不尽相同的时代中各自过活,多年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这种向往大多情况下被寄托在后辈子孙身上。

    然而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美好太高,没有外力加持,或许后辈们终其一生都在抵达的路上。

    这可能是现下大多青年人们的普遍状况。不知在哪里看过这么一个观点论,一个没有背景的家庭要走向富足安康,至少需要三代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向上的精神、文化的赋能、家风的熏陶。我不知道这是否正确,却也从三十而立的这段路上看到一些端倪。

    或许走了很远的路,我们依旧在路上经受磨砺,但一颗向上的心,永远不能丢了,正如诗中所言——我尚有残躯可用。

    九洲芳文

    简书现代诗伯乐收稿专题·诗笺

    简书新诗精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评|孤独是人们注定要经历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uh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