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21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21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2-11-30 08:58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第五章:理念之三纲五常

艺凡:今天咱们讲点啥?

易中天:三纲五常。

艺凡:从哪讲起?

易中天:汉章帝建初四年(79),中国人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由于它是在白虎观召开的,所以史称“白虎观会议”。

艺凡:白虎观在哪?

易中天:洛阳的帝宫之中

艺凡:这个时期东汉已经变成西汉了。

易中天:对,首都也迁了,洛阳是个好地方。在周人眼里,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所以周公要在故都宗周之外,再建成周洛阳。现在,帝国定都于此,应能长治久安。

艺凡:这一目标怎样才能实现?

易中天:要有思想。

艺凡:什么思想?

易中天:白虎观会议便因此而召开。有关系的是会议纪要《白虎通》明确了一个重要概念,叫三纲。这个概念后来跟董仲舒提出的五常合并在一起,成为中华帝国的思想统治根基:三纲五常。

艺凡:三纲五常的意义在哪里呢?

易中天:还得再看罗马。罗马的灭亡让人不解。他们有当时最不坏的政体:共和;最不坏的制度:法治;最可贵的精神:宽容。有此三条,便足以巍然屹立,为什么会亡呢?为什么他们在感到危机的时候,要乞灵于基督教呢?

艺凡:罗马文明缺了什么?

易中天:核心价值观。

艺凡:宽容不是吗?

易中天:不是。价值是需要追求也可以追求的,宽容却与追求无关。它其实是一种态度、精神、境界,但不是价值,也不靠追求。

艺凡:自由呢?自由不是价值吗?

易中天:当然是。可惜,罗马人虽然追求自由,也崇尚自由,却没有把它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他们的旗帜上是鹰,君士坦丁之后则是十字架。那可不是自由的象征。法治与共和也不是价值,而是实现某种价值的方式和手段。

艺凡:也就是说,罗马人有当时最不坏的制度,却没有支撑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易中天:对,等他们意识到这点时,可选择的只剩下基督教。基督教当然也不错,因为有信仰。信仰的背后,则是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信仰也只是手段和载体,核心价值才是关键。

艺凡:这就是信仰的秘密。

易中天:靠公权力树立起权威的早期基督教,并不完全符合罗马国情。结果,罗马死了,基督教却在她身上成长起来。

艺凡:那么,中华帝国呢?中华帝国也是没有信仰的,却只有改朝换代和治乱循环,没有长时间分裂和制度性崩溃,这又是为什么?

易中天:因为虽无信仰,却有理念。这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合起来叫纲常,也叫纲常伦理。其实,纲与常是两回事。

艺凡:那什么是纲?什么是常?

易中天:纲就是提网的总绳。总绳一提,网眼就张开了,这就叫“纲举目张”。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既然是三纲,那么五常就是目,也叫德目。、也就是说,三纲是抓总的,五常是管用的。

艺凡:管用很重要。一种理念如不管用,那就无法推行。

易中天:五常却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仁,在君臣就是君仁臣忠,在父子就是父慈子孝,在夫妻就是夫和妻柔,在兄弟就是兄友弟恭,在朋友就是与人为善,统统管用。义、礼、智、信,也一样。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五种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儒家称为五伦。五常既然能够普遍地适用于五伦,当然是伦常。

艺凡:什么是伦?

易中天:伦就是秩序和类别。所以,人伦,就是人类社会的秩序和类别;伦理,就是区分类别并规范秩序的规定;伦常,则是伦理道德可执行可操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显然,这里面有三个条件。

艺凡:哪三条?

易中天:第一,必须是简易而朴素的,否则不可操作;第二,必须是恒定不变的,否则无所适从;第三,必须是正确或被说成是正确的,否则没有资格充当伦理道德的规范者。

艺凡:五常恰恰就符合这三个条件。

易中天:我们知道,常,有永久的意思(恒常),也有普通的意思(寻常)。永久就正确而恒定,寻常就简易而朴素,当然管用,也当然可以称之为伦常。

艺凡:那么,五常又为什么具有这些品质?

易中天:儒家说,因为它们源于人性。实际上,董仲舒的五常来自孟子的四端。端,就是道德观念的发源地。孟子认为,它就在人心之中。因为仁就是恻隐之心,义就是羞恶之心,礼就是恭敬之心,智就是是非之心。这可是“人皆有之”的,因此是共同人性。由此推演出来的仁义礼智,就是共同价值。

艺凡:仁义礼智,是价值吗?

易中天:是,因为可以追求也值得追求。

艺凡:那么三纲呢?也来自共同人性吗?

易中天:对不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可没有半点儿人性依据。然而对于帝国,三纲却比五常更重要。只有确立了三纲,帝国的统治才会坚如磐石。这个使命落到了董仲舒的身上,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如果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则奈皇上何,奈儒家何,奈天下苍生何!

艺凡:董仲舒该怎么办?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天人合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xo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