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价值投资者的哲学修炼青春教育
正视前辈的匮乏感,不要再将之代代传承

正视前辈的匮乏感,不要再将之代代传承

作者: 渝都都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08:43 被阅读159次

    -- 01 --

    前不久,老爹老妈从遥远的老家不远数千里来探望儿子。

    相处的那些日子里,面对一些正常消费,他们表现出的小心翼翼、过度克制与节俭,让人既心疼又感慨。

    比如,

    早起洗脸,我正给他们倒热水,刚打开水瓶才倒了一半,老妈站在一旁动作敏捷地突然用力扶住瓶身,着急地说:

    够了够了,倒这么多干嘛,水不要钱吗?烧水不要电费吗?

    再比如,在饭店里吃个饭。

    餐巾每人一份,摆在面前,老爹老妈会嘀咕:

    这都是要钱的,我们就不用了吧,反正自己带着纸呢。

    买单的时候,老爹非得去看看到底花了多少钱,看完后总会无奈地感叹:

    这要是自己买菜做的话,哪能花这么多,真是浪费!

    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一心想着省钱,甚至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我禁不住跟他们悲凉地开玩笑----

    要是每个人都像你们这样,市面该有多萧条,国家的GDP靠什么来拉动?

    在消费的全过程,他们脑子里都在跟钱较劲,精神的弹簧一直处于崩直状态。

    任何花钱的行为给他们带去的似乎只有痛苦而毫无愉悦感,他们也根本无法进入充分享受美食乐趣的状态。

    正视前辈的匮乏感,不要再将之代代传承

    -- 02 --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每次回父母家一起过节,母亲做出很丰盛的饭菜。然后等孩子们都离开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老人永远在吃剩饭。上一顿的剩饭吃完了,这一顿又剩下了,所以下一顿就继续吃剩饭。

    我们许多人的前辈,经历过饥荒年代,长期的物质短缺,让他们养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克制与节俭,几乎到了对自己苛求的程度。

    对物质匮乏的深刻记忆,让他们成为了特别有匮乏感的一代人。

    他们往往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都是特别细碎的东西和特别小的金钱,因而对大笔金钱缺乏感知力。

    他们对每次购物省下几块钱会很高兴,却对大笔金额呈现出非常奇特的超脱。

    我们经常从媒体里看到,一些段位极低的金融诈骗活动里,受害者往往就是这种老人。

    面对高利率承诺的诱惑,他们能把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来的几十上百万的积蓄勇敢砸进去。

    因为大笔金钱超出了他们的经验范围,所以有时对不合理的大笔支出缺乏必要的警惕感,呈现出令人担心的大胆莽撞和不假思索。

    他们似乎总是对物质缺乏基本的安全感,热衷囤积,用不断的囤积来缓解资金内心对物质匮乏的恐惧。

    而囤积过久,食品过期,却不舍得丢弃,然后永远都在吃即将或已经过期的食品。

    面对日渐丰裕的日子,匮乏感让他们依然在旧时代的道德感或者习惯中无法自拔。

    对物质匮乏的深刻记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过度节俭与克制的习惯,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命与生活的质量。

    我甚至确信,他们是被饥荒和困难时代折磨出心理疾病的一代。

    正视前辈的匮乏感,不要再将之代代传承

    -- 03 --

    老一代人的习惯极其顽固,改变极难。

    但我们却需要正视:匮乏感是会传承的。

    匮乏感极易扭曲人对物质和金钱的正确认知,让我们变成金钱的奴隶。

    表现在老一代人的身上,他们是过度节俭、克制消费、热爱囤积等。

    作为他们的后辈,如果不警惕这种匮乏感带来的对物质和金钱的扭曲认知,则容易表现为对物质的贪婪追求。

    最近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民义》里,侯勇扮演的国家某部委的一个小处长—赵德汉。

    公开的日常状态是住在破旧的筒子楼里、每天骑车上下班、每月只给老娘寄三百元养老费。而在他隐秘的别墅里,却藏着两亿多人民币。

    活脱脱一个守财奴的形象!

    现实官场里被曝出的这种守财奴官员同样不胜枚举。

    正视前辈的匮乏感,不要再将之代代传承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心穷之人一旦拥有权力便容易穷奢极欲,刘志军成克杰等著名贪官都回忆说,出身穷苦是“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

    从深刻的心理动因来讲,这种穷苦出身类型的贪官群体,对物质的强烈匮乏感记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出身寒微还是富贵,我们都需要明白:

    要做物质与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物质与金钱说到底是为人服务的,花钱是来购买愉悦、快感或寻求更大发展与提升的;
    生活质量并非由金钱与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的丰盈决定;
    除了钱,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富有美感的事物。

    -- 04 --

    我们需要坚决而理性地认识到父辈的匮乏感导致的对金钱与物质的认知是扭曲的。

    我们需要用理性的力量避免自己被动代入新一轮潜意识的匮乏感,尤其不要把我们的匮乏感传递给孩子。

    比如----

    我们给孩子喜爱的买东西时,如果确定购买,就要痛痛快快,绝不要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又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或倾诉自己赚钱有多么苦逼。

    因为这将让孩子由此接收到的是匮乏感的信息,令其虽然得到一个自己喜爱的东西却心怀愧疚,让孩子跟金钱的关系变得沉重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表明,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往往由童年亲子关系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决定。

    也就是说----

    父母就像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程序员。
    如果父母在童年孩子的潜意识里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就容易带着匮乏感进入社会生活,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于是在成年生活里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
    把对物质的匮乏感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就容易在潜意识里专注于物质与金钱的感知,从而影响孩子心灵的丰盛流动。

    因为,除了钱,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富有美感的事物。

    应该把孩子的感受与注意力从大人赚钱的沉重感引开,买都买了,那就跟孩子一起分享购物的乐趣就是了。

    即使想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重要,那么,也大可不必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孩子说“我们赚钱好难”、“我们养家多么不易”。

    而应该传达给他们这样的信息:

    通过我们的努力劳动和勤恳奋斗赚到钱然后购买我们想要的物件与服务,这是多么富有乐趣的事儿!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大人传递的正能量,有助于培养孩子将来“努力奋斗赚钱,开开心心花钱”的有乐趣的人格。

    正视前辈的匮乏感,不要再将之代代传承

    -- 05 --

    绝不执拗于匮乏感,建立对金钱与物质的理性认知,提醒自己,不要对孩子传递匮乏。

    当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欲求,到底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意愿。

    父母若有能力且愿意满足,那就轻松愉快地尽情满足并一起享受;

    即便过得并不富裕,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比如时不时花点小钱,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让他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

    父母若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

    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钱。

    就这样做个诚实的而不是沉重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很多满足,ta会明白这是父母的问题,而不是自己不配得到,未来依然可以通过劳动奋斗、努力工作赚取丰富物质生活。

    总之,不是贫富本身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未来内心是匮乏的还是丰盛的。

    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跳出匮乏感对自身生命的禁锢,也有助于避免我们将匮乏感代代传承。

    ---------- The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依诺知否:关爱父母,也包括帮助他们适应这个社会:sparkles:
      • 明希美美:我婆婆就是亲写的这一种老人,在家天天吃个素菜,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吃点荤素搭配,就会说你们怎么吃那么好的,把这钱省下来给我多好😂😂😂这是现代的基本生活好不好?然后呢,村里有谁忽悠这个药好那个物件好,她又大几百的买买买,结果上当受骗大多扔了废了
        渝都都:@明希美美 同感!但只好尊重,改是不易的。我们不要延续这种匮乏就好了,尤其是对孩子
        渝都都:@明希美美 哈哈哈哈
        明希美美: @明希美美 所以呢,我们分居了,要是天天一个屋檐下,吃块肉都有压力

      本文标题:正视前辈的匮乏感,不要再将之代代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be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