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代價是我做了這個選擇,會失去什麼,會付出什麼代價,而不是我會得到什麼,但我一定會收穫屬於我的那份快樂。

很多人和我一樣始終認為戰爭和女人無關,但是昨晚在融書房卻是遇見了一位非凡的女子袁小姐,出生在上海,溫柔淡雅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鋼鐵般堅韌的心。
今天我們走進她的“新聞戰場找自己”來了解作為戰地記者的她有這一個什麼樣的夢想可以在國際的新聞媒體站足。
她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尋找職業的意義!
記錄了值得被歷史記錄的瞬間,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
你,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一些事情的進程。
尋找自身的意義: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並且要有底線 ,要有所謂有所不為。
被書友問及:未來報紙還會不會有,新聞頻道會不會還會如日中天的辦下去,她只轻轻的回答了報紙在不在,新聞在不在,互聯網在不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就是你覺得你所熱愛的事情還是依然熱愛,依然會去做才是重要的。
戰地記者的心情改變 :“空投的時候我們在和地陪跳到地壕裡面 ,可是離開我們一百米的地方,一個烏克蘭大媽還在騎著自行車悠哉悠哉的騎車,因為戰爭也會讓人民麻木。”
從事東方電視台的戰地記者,每次只要有戰爭新聞出來,職業習慣會告訴自己是不是接下去我又要動身前往那個國家,每次飛機降落的地點又是一個新的城市。
始終不願意回國的她因為中國的大年夜過年都有煙花爆竹在新年伊始響起,她的職業病第一反應就是翻身爬到床底躲起來。
進入了戰后國依然還要背著重達三十斤的防彈衣穿梭在戰區。狙擊手無處不在,所以隨行的攝影師只能趴在地上靠在殘垣斷壁裡面拍攝每一個場景。沒有剪輯不代表沒有看見, 這是作為戰地記者的倫理道德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每一秒卻都是生死攸關。
離開了東方衛視,小袁開啟了人生第二段職業生涯,現擔任梨視頻直播中心總監。
每一位拍客都可以上傳有趣有料的視頻,讓專業媒體人補充拍客的“業餘”。
很多時候,我們接收到不一樣的聲音未必是錯的 ,也未必是對的。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無奈,做不了的時候不能說是錯的。
我們沒有辦法很冷靜的去面對網絡的話題和衝擊,因為對標的受眾體不一樣。
我們經歷的時代,被宗教,地域,觀念,學歷在撕裂。
雖然不能保證所做的事情要讓每個人都來認同,但是這個世界也有它共同的底線在。
我們很多人讀了很多的書,但是不一定是知識分子。這是知識分子和其他階層屬性不一樣的地方。每個人的價值趨勢也不同。這就是文化和人文的微小區別所在。
梨視頻的公司文化就是要,立足全國、 放眼世界。
最后小袁推薦書籍和電影
①《行走利比亞》

② 電影《我在伊朗長大》是由索尼经典公司于2007年6月27日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影片通过9岁女孩Marjane讲述了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故事。
③《反思的年代》:「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躍在學術界和文化領域的著名學者與知識分子。他們大多出生於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對於他們而言,過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一批「知青」的命運由此而改變,並被投入到與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時代洪流之中。在這潮頭多變的三十年里,他們執著地行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在洶湧而來的滾滾紅塵中,也不曾失卻超越性的人文關懷。為著一個信念、一份眷戀,他們不懈地尋覓著。
這是他們個人的獨特道路,也是我們時代的獨特風貌。
最后曄菁說: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保持自己独立性格,并为着一個信念不懈努力的尋覓者。
小時候我們父母給我們上很多課外課,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但是等到我們長大成人之後,父母又希望我們平安是福,只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就好。
今天無論是父母和長輩,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情就是喜歡和熱愛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努力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算是戰地記者的她,因為熱愛,所以從來沒有覺得苦。
做難事必有所得!只要用心和投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