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你都很忙碌。7点30的闹铃,5分钟的赖床,10分钟刷牙洗漱,1个小时的地铁,打卡,午休,打卡,下班。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租住的小区,属于你的那一间黑压压的不见灯光。打开门,空荡荡的屋子,有些脏了的地板,凌乱的被褥,歪七扭八的零食。
这是只属于你的家。没有人。
没有其他人。
打开电脑,要么是电视剧要么是电脑游戏,沉浸其中,1、2个小时很快过去,该睡觉了。
睡前打开手机,看着朋友圈里面的人生赢家,点赞或者评论,翻开通讯录,里面上千位联系人,却没有人可以倾听你的心声。你渴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能共享一路走来的喜悦与悲伤,但只叹千金易得,良人难求。
带着孤独,沉沉睡去。
对不起,你就是空巢青年。
据统计,中国目前超5800万人独居,占全国总家庭数14%,其中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接近2000万。尤以北上广深居多。
不是没有可以欢聚的伙伴,只是散场后各自为生活奔波劳碌。
不是没有鲜衣怒马的追求者,只是翘首以待那个动情的唯一。
不是没有苟且的柴米油盐,只是心心念念着远方的青青草原。
空巢青年们在地铁里抱着手机,在星巴克里敲着MAC,在从30多层高的写字楼里眺望远方。他们板着冷漠的面孔,在钢铁森林里倔强而孤独的生长着。一边渴望着周围人的温暖,一边倨傲地保持着独来独往,他们是这个城市最有活力的组成单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3296/5a9d2adee270552a.jpeg)
02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是这个样子。
小时候父母长辈吃完饭,都喜欢到邻居家到亲戚家串串门,讲些闲碎无聊的日常琐事,离别之时,客人依依不舍,主人要送行很久方才作罢。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家庭。家庭好像是一颗大树,我们都是依附于其上的枝干树叶。家庭与家庭之间强调和谐联系,正如大树与大树之间常有藤蔓缠绕。正是通过这些关系,我们作为一个整体生活在一起,脱离了这个整体,青年们就没法生活。
传统的工业社会把所有人都固定在一个确定的社会关系中。曾经“单位”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在单位里,你有自己的位置。“单位”给你分配房子,“单位”给你介绍对象,“单位”给你一种扎扎实实的归属感。那时候人更像是维持社会运转的零件,就像是流水线生产的工人一般,你只需要埋头干好手中的活,不需要知道前因后果,甚至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都可以在社会化的大工厂里生活的很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3296/e046dbb22ed383cc.jpeg)
拿郭台铭先生的富士康为例。在深圳龙华的厂区有30万名工人,光食堂一年据说营业额就达到了15个亿。这个厂区每天可以生产2400个集装箱的货,在海关直接装船,分销到世界各地。这30万名工人夜以继日地加班,谁和谁之间都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面目模糊的茫茫一片。
工业社会的人们会有现代人的疏离感吗。因为工作性质区别不大,人和人之间无所谓划分。大家翻来覆去就是那些事儿,所以同样的感情常常共存于人们心中,想要真正地独处下来,反而不容易。老人们也常常念叨之前的社会,人们快乐安定,无所谓贫贱富贵。
问题是,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天地初开,混沌未辟的原始快乐吗。
03
我们都以为改革是慢慢来的,像是象棋里面的拱卒,每天走那么一小步,带来的变化我们也能慢慢适应。
但是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就像是惊艳的回马一枪,在传统社会的大网上扎了一个巨大的血窟窿。过去紧密结合的人际关系网络,也被撕扯得七零八落。你甚至很难定义说,现在自己处于哪一个位置。
在这个时代,个体的力量在慢慢崛起。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你就能在网上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平台,并且这个平台将会吸引到一批与你志同道合的人。人不再是工业化时代里的一个随时可以替代的零部件,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就算不统一模式的生存,日子也能过得很好。
有人将历史和漫画结合,画出了生动易懂的中华史漫画;
有人成立训犬学校,专业驯养狗狗;
有人提供定制策划戏剧服务,老板送员工一台戏,求婚送老婆一台戏;
还有人通过视频教授如何做泡菜等等不胜枚举。
人们基于自己的兴趣,特长,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发展出各式各样的谋生手段。这样的手段并不一定需要主流思维的认可,只要得到那一小部分核心成员的持续关注就已经吃饱喝足。很多直播平台上,主播为了吸引流量,会做一些骇人听闻匪夷所思的事情。行为虽然摆不上台面,但是好歹有“香蕉,跑车走一波”在背后做支撑,落到口袋里总是踏踏实实的金子。
话就说回来,有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就不难理解空巢青年们孤独病的根源了。
04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人与自由人的结合。在网络上,我和你是平等的,我没必要依附你,你也没必要奉承我,脱离网络,我们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正因为没有了强制性的条条框框,促使人与人自由结合的就剩下了兴趣和习惯。我喜欢泡菜,你也喜欢泡菜,那么太好了,手拉手我们就是好朋友。
问题在于,现代人的知识体系是极为多元化的。大家都是都市劳作的白领,我是锱铢必较的会计师,你是嘴大吃四方的销售代表;我是日夜码字的程序员,你是万千宠爱的美妆达人。我喜欢自由散漫的王小波,你热衷絮絮叨叨的毛姆。我惊讶LADY GAGA的别出心裁,你欣赏左小祖咒的无病呻吟。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这是一个热闹喧嚣的时代,也是一个寂静冷清的时代。
见过那么多人,走过那么多路,空巢青年们走着走着,发现能够拨动心弦的爱人和推心置腹的朋友,已遗失在岁月的间隙中。连儿时亲密无间的伙伴,也已渐行渐远。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3296/26df0eeeb3b59230.jpeg)
不如找个舍友,让空巢不再只你孤单一人。
这也很难办到。谁家不是独生子女,谁不是过惯一人主宰自己环境的骄纵日子。实在不行与人合租,大抵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吧。
《欢乐颂》之所以大火,也是因为编造出了一个理想的“22楼”乌托邦。
只因为恰好住在同一层楼,阶级、背景悬殊的五个人,还能够结成紧密的小圈子,共同畅谈爱情、事业、人生。以姐妹相称,同吃同住,共享悲喜。
在偌大的城市间,有那么一方天地,没有太多的猜疑和抵触,能够寄放自己最柔软的部分,始终忠诚如一地陪伴着自己,相互扶持,这对空巢青年们来说,是多么的诱惑。
但现实是,多少人连招呼都懒得跟邻居打。大家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骄傲地不愿也不需要迁就任何人。就好像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遗世独立又浑身带刺。
05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什么让空巢青年宁愿品尝寂寞也要继续留在这冰冷的城市中?是功成名就?大富大贵?
很喜欢一段话,每每读起,热泪盈眶。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我快步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
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得上气不接下气,结结巴巴地对他说,你叫什么名字。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后来,就有了一切。”
是啊。
我想,大家都在抱着期望和骨子里的绝望在等吧。
等终有那么一个人,和自己内在相仿的一个人,带着光芒出现在生命的银河里。不必去迁就谁,也不必去讨好谁,在流淌的时间里,真真切切地接纳这个带着傲慢和热望的灵魂。
那么这个灵魂也会卸下所有的尖锐与谨慎,无所顾忌地放开怀抱。从此,山川,湖泊,大江,长河,都会是我的家。
我们的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3296/673925655e6452f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