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丨以天下为己任

作者: 萧生一介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17:57 被阅读402次

    许多人都喜欢李清照的巜一剪梅》,尤其末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许多人都喜欢王实甫的《西厢记》,尤其这几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殊不知此俩佳句皆偷自范仲淹的词句。前者偷自范仲淹的《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后者化用范仲淹的巜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是有文才的,可他终究没有入围唐宋八大家。不是他文才不够,而是他时间不够用,他以天下为己任,将全部才华和精力都投身到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评价他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并说:"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

    范仲淹凭什么得此盛名呢?凭的是高远的格局、担当的气魄和博大的胸襟。

                    一、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改变世界往往是从改变自身开始的。范仲淹的立志读书是背着恢复范姓家门的殷切期望。两岁失怙,母贫无依改女嫁长山朱氏。他长大后,得知家世,伤感不已。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这位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昼夜苦学,五年和衣而睡。冬夜懈怠,就用冷水敷面。他经常将粥划成四块,晨起吃两块,傍晚再吃剩下的两块。无菜,便嚼咸菜下饭。如此艰苦,他却作《齑赋》,苦中作乐:“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中祥符八年(1015),27岁的范仲淹苦读及第。迎回母亲,易朱为范,恢复家门,立身处世。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面对眼前的苟且能安贫乐道者,往往内心深处藏着诗和远方。范公的诗和远方是"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据南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范仲淹未中前曾立下"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志向。真实与否且不论,范公确有"仁人"之心,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显贵以后,在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称为义庄,收入用来赡养族群中贫困的人。

                    二、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范仲淹生前是毁誉参半的。他入官的推荐人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当朝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

    晏殊的指责是基于天圣年间范公的秉公直言。天圣七年(1029年)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并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仁宗。奏书入宫,石沉大海。不久范仲淹被贬谪到陈州。

    宰相吕夷简说范公“务名无实”,更是情理之中。范仲淹是吕夷简的眼中沙。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出偏私之弊,建言越级选拔之事不能尽交与宰相。吕夷简大怒,反诬他结党营私。不久范仲淹被放知饶州。

    谁愿意以"迂阔"之言招致贬谪之祸?何况言及权后,得罪权臣。范公只是秉持心中至道,以天下为公之心做一个执子罢了。面对晏殊的指责,范仲淹以"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一句回应,掷地有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奋不顾身、慷慨陈词的士大夫正气之风,是一个政治家的担当精神。

                  三、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各项改革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范仲淹贬知邠州。

    是年,范仲淹的同年藤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恳求他为此事写一篇文章。同为谪守之臣的范仲淹回想的自己政治生涯,百感交集,写下千古名篇巜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迁客骚人"的古典词文,太多的壮志难酬,太多的怨天尤人!像巜岳阳楼记》这样的雄文实属罕见:怀着报国之心遭贬谪,却不见一言牢骚,满纸尽是忧国忧民之心。"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唯有以天下为己任者,方有此胸襟!《岳阳楼记》一文,尽是《履霜》曲音。

    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与世长辞。死之日,四方之士,皆为叹息。生前,邠、庆二州与属羌的百姓,家中画像立生祠以示尊崇。死之日,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戒三天才离去。《宋史》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堪称典范。泰州治堰、执教兴学、戍边西北、庆历新政,处处担当事事务实,"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道德经》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说的应该就是这样的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范公之风,山高水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人间三十年:人品甚好,见识一般。在宋朝改革,只有出海一路。
      • 岁月留痕_e773:屡览斯文如神游,仁者胸怀天下忧。
        乾坤正气谁文首?古来当推《岳阳楼》。

      本文标题:范仲淹丨以天下为己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kb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