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天,文言文于我们而言,已经是一门死了的语言,之所以说它死了,是因为在当下社会,已经基本上没人再用它来交流了。也很少有人用它来写作,除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或场合下。
那么,我们在当今社会学习文言文还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我们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历史绝不会一成不变地重现,但我们为什么还是要去学它?最简练的答案无非是“鉴古知今”。也就是了解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所发生的一切。那么同样,学习文言文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从而更好地驾驭现代汉语。当我们能够知道一个事物在几百甚至上千年间的形成及发展历程时,我们毫无疑问可以更好地掌握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文言文就像是现代汉语的母亲,现代汉语脱胎于古汉语文言文。那么,相信读过人物传记的人都清楚,一本人物传记在讲一个人的时候,通常都会从他的父母讲起,有的甚至从他的祖辈讲起。同样,为了更好地驾驭现代汉语,我们也必须了解它的母亲——文言文。
另外,有很多我们今天仍然在用的词汇,尤其是一些成语,其实仍然保留着古文的词汇释义和语法规则。像“见谅”、“唯利是图”类的词,都是倒装的句式。在这个意义上,成语就类似于“语言化石”,从它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汉语的语法现象。
还有,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中,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崇高的精神、充沛的情感都被积淀在了一篇又一篇经典的古文中,如《岳阳楼记》、《出师表》、《报任安书》……这些文章堪称字字珠玑,在我们今天读来,仍不失其之思想及精神价值,它们或陶冶人的情操,或给人以启迪,或发人深省……而我们如果想要在最大程度上挖掘这一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及思想财富,就必须掌握好文言文这一工具。
在这个意义上,文言文就像是一把打开古人精神思想宝库的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