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封建制的具体的缘起时间,对于这一段历史,如今并没有确切的实证资料,《史记》也只是从五帝开始有明确的事件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中开篇便是: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黄帝轩辕时期,诸侯之间混战,作为天子的神农氏权力衰微,不能够维持原有的秩序,拿这帮诸侯没有办法,轩辕去征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诸侯,后来轩辕氏征服诸侯后,替代神农氏成为天子。可见在五帝时期,封建制的框架已经形成。
当然,五帝时期目前尚无信史可考,就连司马迁也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按照《史记》的记载,大致五帝时期封建制的运作情况:
(1)各个诸侯尊具有实力的诸侯为天子;
(2)诸侯具有朝拜天子的义务;
(3)天子具有维持天下秩序,消弭诸侯争端的责任;
(4)天子不具有道统意义,最有实力能够降服其他诸侯的诸侯就可以成为天子;
(5)天子征服诸侯靠的是武力;
(6)这时候的诸侯并非诸侯国,而是的氏族团体。
从中可以看出,五帝时期的封建制,囿于当时的环境,并未形成一套严格管理模式和意识形态,主要依靠武力压制来实现稳定。
恰似网站运营初期,只是基本的架构搭建起来,后期还需要加入诸多的内容,进行网站的升级。可以说,五帝时期的政治框架是封建制的初级版本——封建制的1.0版。
尧舜之时,洪水滔天,大家都有性命之忧,任何的制度建设都是扯淡,治水问题才是一号工程。尧舜对治水格外上心,面对棘手的问题,急需治水人才。
这个时候就不考虑什么个人私德,有能力就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夏禹的父亲被推到一线担任首席治水官。结果没有效果,被诛杀。
夏禹子承父业,于是水利专家夏禹编制了一套整体的治水方案。夏禹解决了外部生存问题之后,立刻着手封建制的升级工作。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运输机制、通信媒介、能源连接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范式。其实,这些对社会的政治运作范式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0版本作为封建制的初级版本,只是一个比较简陋的初步框架,各个氏族部落逐水草而居,不是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尧舜时期洪水滔天的外在环境,各个诸侯对天子有朝拜的义务,诸侯天子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纳贡制度。
夏禹依据土地质量建立了一套纳贡制度和诸侯安置体系,对九州之内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级,建立了3级土壤质量评价体系,有了明确的纳贡标准,各个诸侯严格根据占有的土壤质量和居住的位置向天子纳贡,封建格局形成。
《史记·夏本纪》记载:
於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脩,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裛,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夏禹依照自己一整套的治水方案解决了洪水问题,疏通河流,打通道路,沟通九州,分封了一些诸侯,理顺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建立纳贡体系,推行教化。封建制2.0版本的特点为:
(1)九州攸同,交通较为便利;
(2)根据土壤质量的等级纳贡,有一条标准的纳贡体系;
(3)结合诸侯武力,和土地质量,安置诸侯;
(4)分封了一些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5)教化得到推行。
封建制2.0版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纵然有汤武革命,也仍旧是在夏禹开创的基本盘上展开的,这一格局直到新的圣贤出现,才被打破。
封建制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在原有的框架下,有了更为细密的设计,特别是纳贡体系的设置,使得封建格局进一步稳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