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程序员那10年时间,看了很多技术大拿的书。
默默形成了两个认知:
一,不太擅长说话的人也可以写东西的;
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说清楚,解释清楚,就是一种很有效的表达。
学一个新技术,先去找资料,看说明书,然后看别人的学习笔记,然后将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收集起来,也写出笔记。
原来每个人都可以写,我也是,我们都具备表达能力。
二,我们可以拥有多种完全不相干的角色
书的扉页上介绍作者的时候,上面说他们都拥有多种身份,程序员/架构师/爵士乐鼓手/公益者··· ···
那时候还没有Slash(斜杠青年)这个概念,但是我的意识里已经认可这种职业状态:
原来工作可以这样。
2.
第一次出国旅行,是30岁那年,追着一个女孩子去了普吉岛。
每天报那种一日游的旅游团,在各个海岛到此一游之后,吐地七荤八素。
一天夜里,我在芭东海滩独自饮酒醉(不要问为什么)。
遇到了一个老外,他告诉我说,他就住在这个海滩附近,已经呆了一个多月了。
我好奇地问,那你去过哪些有趣的景点呀。
他说,没有,这个海滩就很有趣啊。
我才知道,他的旅行是度假,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吃早午餐,然后下午日光浴,晚上喝小酒。
原来旅行可以这样。
3.
我是罗辑思维和得到APP的重度用户。
除了购买各种大神的内容,我也对他们的内容质量和品质管控非常敬佩。
《知识付费》的作者方军老师年前送了我一本《得到品控手册》,我如获至宝,马上在团队内部传阅。(电子版在得到APP上可以免费获得)
有一次自媒体圈聚会,我说我的《梦想早读会》要做成像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和《何帆读书俱乐部》那样。
有朋友善意的提醒我,那你是送死。
一个15分钟的节目,要折腾6个小时,可不是送死么?
但我觉得做课程,做栏目应该就是要这样。
4.
我之前是一个挺喜欢钱的人。
从一个程序员到一个自媒体,从江苏镇江那座小城到深圳,我曾经对自己的KPI只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每个月的现金流。
但是加入行动派之后,琦琦和我的团队让我接触了很多老师。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已经几十年了。
《创业王和故事王》火星爷爷老师,之前在唱片公司做海报广告邮购,之后创意和故事的课在线下已经讲了十几年;
《PhotoReading》的石森久惠,讲思维导图和阅读已经二十几年了;
《国际写作课》的山口拓郎,出版了十几本书籍,但曾经穷困的时候,在大街上卖唱;
和他们聊天,他们也讲到自己年轻的时候。
冲动,激动,易怒,玻璃心,贪婪,他们也都有过。
但时间和自我的修炼让他们脱颖而出,成为了今日的大神。
原来生命还可以这样。
是,时间就是功夫,年纪轻轻,急什么。
4.
来清迈之前的前一站,我和琦琦在曼谷参加一个美学团。
行程结束的时候,琦琦问我有什么体会,我说:
嗯,每一个点都值得我待上一天。
我不是说笑,旅行团结束之后,我自己单独留在了曼谷,真的在一个景点(Open House)泡了两天。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在清迈。
古城塔佩门旁边有一家星巴克,我已经在这里旅行(工作)五天了。
每天早上6点半,在清净到有点冷的塔佩门做梦想早读会的直播,然后回到酒店吃早餐,并和行动派的伙伴们开会讨论。
然后再出去附近的古庙走走坐坐到中午,然后吃过午饭,走回酒店午休,下午在星巴克打字,到下午五点。
然后去夜市晃荡,吃吃吃喝喝喝看看看,10点,回酒店睡觉。
原来我也可以这样。
5.
一位小伙伴让我帮他转发他的活动贴。
说做了海报,也写了文案,但是报名人数不理想,以前免费一个晚上就爆满了,现在收费就没有人,希望我帮他拉一些人。
我说你现在有几个人了,他说只有几个。
我说有几个付费用户就够了,你先讲好。
人多人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讲好。让这几个人都满意而归。
最后,我说,等你讲完,我再陪你一起复盘。
我看上去像一个睿智的前辈么?
不是。
早在前两天,我还被一条洋葱阅读课的读者的反馈,搞得情绪奔溃,觉得难以接受,不想再做线上课。
挫折,被打倒,被泼冷水,冷遇,不受待见 ··· ···
谁有能一切如意呢?
所谓的成长,不过是面对相同的难题,从立马跳起来把嘴唇咬出血。
6.
我之所以开始懂了,是因为我已经经历过而已。
所以,每个人最开始的状态就像一台只有原始操作系统的手机。
没有任何软件APP的手机就是一块砖头。
你需要装各种APP,你甚至还要多装几个,试一试才会确定最适合你的是哪个;
要想装最新的APP,你甚至还好升级你的操作系统,你的情绪系统,你的心智,你对待新事物的开放性和接受能力。
那你会问,我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升级,什么时候要装什么APP呢?
答案是,你还要联网。
当你看到,你就会知道。
原来还可以这样。
7.
你有很多方式让自己知道更多。
- 没事儿看看知乎日报,听听得到,看看有种有趣有料是什么;
- 每天读本书,用30分钟到1个小时,获取一些新概念;
- 每周约一个你敬佩的前辈吃饭,听听他的故事;
- 每个月去参加一次线下活动,认识一些新朋友;
- 每年去出国旅行一次,看一下这个世界的人们是怎么对待生活的
··· ···
你会越来越聪明,因为你在不断地升级自己,遇见无尽的可能性。
我是小六,你觉得出了你当前的工作,你还可以做什么,并且你看到谁已经做到了?
网友评论
每天读本书,用30分钟到1个小时,获取一些新概念;
每周约一个你敬佩的前辈吃饭,听听他的故事;
每个月去参加一次线下活动,认识一些新朋友;
每年去出国旅行一次,看一下这个世界的人们是怎么对待生活的
"有“->”又“
期待佳作
要想装最新的APP,你甚至还 好 升级你的操作系统,
今年是从业的第九年,时刻准备着转行,然后就想,既然要走,那就拼一把,试试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是什么感觉。
然后我就请教学校的前辈,看各种优秀公开课,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竟然开始爱上这种感觉,不管是语文本身还是学生的些许进步都能带给我很大的愉悦感。
所以说我之前的不喜欢更多的是因为没有付出,职业倦怠感就是由此而来,不是总说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在转行之前,我想做到我本可以的事。
人多人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讲好。让这几个人都满意而归。
只看到这一句,其它都是散聊感慨
我是一个在江苏镇江读的学生😀😀
评论与动态做成摘抄的形式😋
支持彭老师🍗🍗🍗
人生就在于体验,不管什么事情,体验过后才有了更多的释然与懂得。想到一个姐姐说的,她还没有考驾照直接买了驾照(过去很久以前可以这样)买了一辆Qq,连离合和油门都分不清楚就开始在深圳的街上开起来了,而且开的飞起,晃荡晃荡的决定挺有趣的,慢慢的交通规则什么的也都是很多次的犯错中明白的,后面买了辆奔驰。发现原来奔驰真的比Qq开的稳,舒适度高。但是在深圳什么的交通规则明白了,发现开在香港出了差错,还因此吃上官司。前两年买了辆保时捷的跑车,上的深港牌,咦,基本已经是老司机了。(当然开车这个事儿,这么操作在现在确实不可能了,也确实很危险,但是很多其他的事儿在体验和经历中是相似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