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铁口黄金地段,某煎饼大妈爆红网络。因为跟顾客发生争执,大妈硬气放言,“我月入三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
吵架不是重点。重点是,原来卖煎饼都月入三万了?这条新闻迎来围观无数,网友们纷纷站成几派:
一派不屑一顾:切,月入三万又怎么样,起早贪黑那么辛苦,不美不酷更不体面。
另一派负责调侃:请问哪里可以学摊煎饼大法?辞职去卖煎饼的话带我一个。
大妈,卖鸡汤饼月入三万,平均一天一千,你心动吗?
说实话,我就摆过地摊卖小笼包子,豆浆,每天早上三点多起来和面,熬粥、做豆浆、准备好煤球,水、煤钳、板凳、小桌子、大雨伞,晴天下雨都得需要,清点好每样必需品,一样不能落,再拉着三轮车去摊口,前面拉后面把人推,遇上狂风暴雨真是狼狈不堪。
摊口通常是提前找好的,每天在那看着上下班流动人群,经过多次观察选择决定,其实每个城市最好的可摆摊黄金地段,早早有人占在那里,我们只能靠旁边的旮旯位置摆。
那时候我们卖小笼包三元一屉,再带豆浆,稀饭,一天下来,算一算,也就四百五多营业额,扣除成本一半,也就只够俩人功夫钱。
那位大妈一天赚一千,至少要卖两千元的营业额,这样大的营业额,一个人是无论如何忙不出来,俩个人都够呛,早餐也就是那两小时,提前做太多必然会影响口感,卖煎饼和早餐的那么多,还有这位大妈肯定是黄金中的黄金地段。
而且肯定做了好些年,因为新人不可能抢占到如此好位置,这犹如摇钱树,顶好的位置,不是谁都能拥有的,他们即便是特殊情况回老家不做了,也会让给自家亲戚做,或者高价转让,别人现场看你能卖多少鸡蛋多少面粉,自然愿意接受高额转让费。
并不是所有摆地摊都能赚这高收入的,不能把少数特例拿来说话,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而已。
如今各行各业竞争都特别大,市场哪会有多少高薪行业?何况是没太多核心竞争力的。
我开店时只要生意好些,几月后边上就有同行来加摊,五里路就有五家包子店,你做得实惠,我比你更实惠,形成恶性竞争。
煎饼大妈一天净赚一千,那只是万里挑一,不信,你可以试试,黑乎乎的起早忙碌,出摊卖货,面粉常弄到脸上,钱都是油腻腻的,穿不了干净衣服,收拾擦洗,没有周末,没有任何福利保障,风里来雨里去,累死累活你看能赚多少?
见过太多大学生听说摆摊很赚钱,盲目的也来尝试,他们总是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
做小生意常有城管来“光临”,被撵得鸡飞狗跳,一天白忙都不够,有时连车都被收去,有卫生部收费的,区里收费的,还有地痞收保护费的,咋有可能让你一个小摊主赚这高收入?
生意如何,周边左右大家都会看得出,找店铺找摊位的,每天不知有多少人,我猜测那位大妈除了很早占个好位置,必定还有很多过人之处,勤奋吃苦,物美廉价,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
我在西安时见过一对新疆兄弟,在城中村的最繁华位置卖烤养肉串,生意特别好,常常排队,城管从来不管他们,也没同行敢争夺他们的生意,有人背后说他们实力大,很野蛮,黑白通吃……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每月有高收入当然是有可能。
以我周围都是做生意人,根据大家的分析,这位月收入三万的煎饼大妈,肯定是占了某种特殊优势,竞争力比别人强。
我家有亲戚在嘉兴某菜市场做生意,自2005年来,他们只卖豆芽菜和塑料食品袋,只卖上午几小时即可,年入在50万以上,听起来是不是很美。
他是把整个菜市场垄断的,豆芽菜和塑料袋只有他家有,豆芽菜批发八九毛钱,他卖2元一斤,两口子轻松又赚钱。
但前提是他们和工商局,管理菜市场的多种领导关系搞得极好,也花不少钱维护这些,相当于买断了经营豆芽菜和食品袋的独家生意。
每年都有人喊钱难赚,但每年照样有赚的赚,也有赔的赔,每行都是二八法则,20%的人赚80%人的钱。
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在职场,就拿大家熟悉的销售行业来讲,在上海,一个出色的理财顾问年收入过百万,也是大把抓。
前同事李洁在浦东一家新三板公司,就是企业未上市之前的股权投资,属于价值投资,她们所做的项目已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是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8元一股,她上月就卖80万股,百万业绩以上为5个点提成,她七月份就赚了35万,仅奖金就是两万现金,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但是她就能代表所有销售人员吗?她公司有多少半年一年只拿四千底薪的。
前同事,她有销售经验,人很聪明,也是熬了大半年后才有的惊喜,她每天去公司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电话通时至少打四小时以上,下班路上都在听财经频道,周末也在家苦练专业知识。
在7个月零业绩的情况下,她不卑不亢,保持初心,幸运之神终于垂青了她,开发出一个背景非常强大的客户,本来只买五万股,后感觉项目很不错,不断追加,又介绍他的朋友们来公司团购,仅上月李洁就有640万业绩。
那位客户介绍来的朋友,不是富二代就是上市公司老总,投资观念很强,看准了项目就果断出手。
她就是努力又碰上了运气,才有如此傲人的成绩,成为她们全公司羡慕的对象,现在她只要把客户维护好就行,销售员都知道转介绍成功率更高,不需要再开发新客户,也够她以后吃了,李洁一个月顶别人两年。
不管是北京地铁煎饼大妈,还是我那卖塑料袋的亲戚,或者我的前同事李洁,他们都是某行业的佼佼者,并不是普遍现象,他们肯定具备很多优秀属性,还有一些成功策略。
不能把纽约的一个流浪汉就说他代表了美国的主流社会,不能看一个中国的富人就说全中国都富得流油,月入三万的煎饼大妈,并不能代表中国所有摊主们,我们也要看其背后的付出成本和机遇能力。
作为普通人并没有天下掉馅饼的运气,所以我们唯有通过自己双手打拼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艰辛。
做小生意营生也好,在职场打拼也好,愿我们的努力都收获自己欢喜的生活。
顺利签约了(谈谈写作成长之路)
热爱文字运营的朋友,欢迎关注,也可加我简介上微信,互相交流,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加油
网友评论
相信这句话吧!因为是实话。都羡慕别人,别人收获多,一定是付出多。
而金钱总会犒赏那些愿意吃尽苦头默默劳作的人。
而且也想当然的认为天上掉馅饼也一定会砸到自己头上。
年赚14万没有问题的
也有同业压力
措勤送水夫妇
2015年在成都买第三套房
也是事实
各行各业
都有财富神话
都有平民英雄
钱能赚
屎难吃
但是
拿行业常识来说事
就是反向歧视
其实
很多行业职业
收入不错
可是
有谁又能体味这其中的艰辛呢
城管的存在
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经商自由权
传统文化视野
往往又空白了底层民众的生存
如果
有一天
自力更生精神没有了生存之地
才是
最可怕的事
更可怕的是
你明明知道什么行业职业赚钱
但是
你就是做不来吃不了那苦
还自斟怀才不遇
还自饮生不逢时
如果
再次遇见
以诚信劳动自立的兄弟
热情以待
足够
无需多言
请敬上内心的尊重
足已
学习自力更生精神
共勉自强
足以
君之美文
鞭策我们好好奋斗
兄弟们
加油吧
就是就是
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频度
不是随便一个人
你愿意就能够成就的
那是对吃苦耐劳
最好和最真实的注脚
没有行业标准
没有职业规范
没有法律保护
吃得苦中苦
没成人上人
他们追逐的不过是财富
诚信劳动合法经营
应当得到尊重
应有文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