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随记

作者: 雾远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15:04 被阅读39次

    对于意大利的兴趣,始于从前闲暇时光还很多的时候。歪在沙发上读村上春树的随笔,书里说他开着小破车在欧洲旅行,写作,记录的不过是凡人生活,作息三餐见闻猫猫狗狗诸如此类,但却十足有趣。这些记录将某种对南欧的向往植入我的体内,催生了这次旅行。

    但以上确实是一个误会,我确实不该这样开始这篇文章,但也无可奈何。村上随笔有趣这一点没错,但糟糕的是我是一个记忆力极差的人,看过的书作为某种元素安定在体内,但与此同时内容的躯干也融进血液,烟消云散,了无踪影。我抱着“意大利或许有趣”这种想法坐上飞机,说不上错,但和我却没有细想“有趣”一词的抽象性。我没有预习村上的随笔,犯懒的结果就是站在意大利街头拍脑袋,记忆里虚无缥缈的词句逐渐重组,和面前的城市景观一一贴合。受骗感涌上心头,却找不到加害者。“这儿有凶手在吗?没有。有,我就是。” 理查三世大概要笑出声了。

    会去那不勒斯,纯粹是因为机票便宜,不想多做停留,计划看看庞贝就走。出发前华沙突然下起大雪,廉航起降的小机场没有摆渡车,一群人顶着大雪朝圣一般向着耶路撒冷航空艰难前行。冷风卷着雪粒拍在身上,启程去南欧又不可能穿什么羽绒大衣,因而只能靠“意大利”三个字进行意念取暖。不过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机场外南欧蓝天下正红色气泡水广告牌便在视线里闪闪发亮了。不得不说是个成功的广告,能使从寒冷中北部地区到来的人们心情为之一振(但气泡水这玩意从味道来说真是灾难一般的存在,并且总是恶意伪装成矿泉水埋伏在柜台上坑蒙拐骗,值得专章详述。)冷风、雨雪、羊毛大衣一概没有,来度假的欧洲人民早早露出白得不真实的胳膊和大腿,高耸的鼻梁上无一不架着墨镜,神情冷漠,看来意大利的阳光尚不能融化北欧。

    不知怎么的,那不勒斯总给我一种亚洲感。坐着满载的大巴三步一停地挪过拥堵的街道时,心里不断冒出来的怀疑竟是:“这儿该不会是印度吧?” 和下起雪来色泽便如北韩一般暗淡的波兰不同,意大利是鲜艳昂扬的,有色人种也占了一定比例,摊贩遍地,路面拥挤,因而总给我一种好不容易逃出了朝鲜,结果下错站直接来到东南亚的错觉。

    但无论如何,总算来到了春天,波兰的冬天我是一天也不想过了。乘坐前往庞贝的城际火车,见到了蓝得不可思议的地中海。是真真正正毫不含糊的大海,宝石一般可贵的光泽。饱和度很高的或蓝或绿或粉的小房子一闪而过,有人孤零零在站台伫立着望向海面,有人兴高采烈地接吻。在意大利,旅游景区里糟糕透顶的饮食动辄十欧,然而这段天赐一般难得的海景火车才两欧多,世界上很多事物就是这样不可思议。

    往庞贝遗址走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多了。谷歌一路指错路,路上遇到了热情体贴,乐于助人的路人,告知古城下午三点便停止入园,所以我们大概率没有机会入园了。然而实际上到了售票处一瞧,接近三点半还在放票。总之热情亲切地告知错误信息,大概也是意大利习性的一种。庞贝遗址是一个思考“人类灭绝后世界会如何”的绝佳场所。树木拔地而起,在凉风里磊落地摇摆着枝叶。地势平坦辽阔,一般房屋的屋顶已经损毁,草长进院子里,房间内。站在富庶面包屋店主的住宅门口,穿堂风从破败却宽阔的大堂凉凉吹过,千年前春日午后的风。室内的马赛克地板还完好,门口玄关处精致鲜活的黑犬图样直勾勾地盯着每一个人,它要永远守护这里。这儿曾经是个商铺、住宅、妓院、剧场、庙宇、公共浴室一应俱全的地方,分区明确规整,装饰精致,凋败的壁画与雕塑随处可见。火山灰与火山浮石袭来的时候,“屋内的面包在烤箱里烤,锅在火上烧,钱藏在保险箱里。” 注入火山灰洞眼的液态石膏还原出了居民与牲畜死前的模样。他们被封存在玻璃棺柜里,蜷缩着身体,显得比常人要瘦小许多,表情模糊不清。无法无动于衷,观察或揣测不可避免,然而去体察这样的痛苦或许是不敬的。我们来游览这样一个末日后的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大概是一切都来源自对死亡永恒的好奇心。死亡之后,青草树木自在蔓延,来年春天的风按时拂过山丘,与往日一样温柔。游客在圆形广场高歌,维苏威火山此刻祥和宁静。

    从庞贝出来后,碰巧走进了一座天主教堂内,里面正在举行不知名的仪式。每次进到天主教堂里,总是一阵头晕目眩。繁华富丽,雕栏画柱,一切都被色彩、图形填得满满当当,宛若毫无错漏,严丝合缝的宗教思想体系,吸纳着人类空壳一般的灵魂。在教堂里,一位意大利老人又上前打招呼,仍旧意志坚定地用意大利语与我们沟通,从只言片语里明白他在说古典音乐,也许是在说古典乐与基督教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到最后,他也遗憾乏力起来,“实在讲不来英语啊,真可惜。”似乎这样叹息了一句,之后又说起中国大熊猫,双手贴近嘴唇做出亲吻的动作。“大熊猫超可爱。”大概是想传达这样的意思。

    据说意大利美食遍地,村上在随笔里也花费了不少篇幅细细描写意大利食材是如何新鲜丰富,但作为一个极度挑食者(牛羊肉、牛羊奶、芝士奶酪、胡萝卜、辣味食物基本上不碰),在饮食上痛苦得接近愤怒了。物价高,一些产品价格夸张到国内七八倍不止。在庞贝一个体育场一般风格诡异的商场里,尝试了一家不三不四意大利餐馆的pasta——或许是我对pasta的理解偏差了,端上来的是一碗番茄酱芝士泡土豆面疙瘩。震惊了,毕竟是七欧一份,急忙要来菜单确认,tomato、potato、cheese,哪样也没少,哪样也不是想象里的样子。神情冷淡得很不意大利的女侍应生的糟糕服务还要另外加收每人1.5欧服务费,媲美半截美妙海景火车旅程的价钱。意大利果真有趣。

    不过必须要提的是,意大利的水果或许不错。在庞贝的小水果店里买到的苹果,甜且脆,可与和国内的好苹果媲美。在华沙吃惯了形式主义苹果(外表美丽,口感诡异,味道……没有味道可言。吃完之后了无记忆,完全回忆不出刚刚嚼的是啥。),在意大利吃到这样货真价实的苹果,实在是非常可贵。此外,不知是否是赫本带动的风潮,意大利处处是冰激淋店。水果冰激淋确实不错,货真价实的水果。

    第二天就急切地去往罗马,心想毕竟是首都,肯定差不到哪里去。然而在大巴上翻开《远方的鼓声》,发现与罗马相关的章节基本上没什么好话,这才想起来这是一本吐槽之书,满书尽是对不正经不靠谱的南欧生活经历的调侃与玩笑话。但是没来由的旅行热情还是没有退却,首都嘛,能差到哪里去呢?

    能差到哪儿去呢?下了车,那不勒斯的蓝天了无踪迹,罗马用秋天一般萧瑟的寒风迎接我们。Tiburtina车站周边建筑物颜色暗沉,车站上静静伫立着土气庸俗的女鞋广告牌,一刮风地上的纸皮塑胶袋便乘风而起。说到这里,必须提及罗马的公共卫生。也许是适逢复活节游客蜂拥而来的缘故,罗马遍地垃圾,干净的街道一条也没遇到。罗马漂亮的草皮遍地,雏菊也开得可爱,只是视野里时不时大煞风景地出现包装纸果皮塑料瓶,巨大而肮脏的垃圾桶占据街道,老旧的公车和地铁里常有怪味,下水道缝隙塞满了细烟蒂。下起雨来更糟,阴沉的天色,湿漉漉的垃圾桶,消防车每天没完没了“呜哇呜哇”地碾过街道(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故这么多),让人心生厌烦。

    在罗马的airbnb位于一栋老式的罗马公寓里,明黄色的墙漆,狭窄的走廊,还用着老电影里那类需要手动开关门的旧式电梯,一次只能承载三个人上下。如果先上去的人粗心大意不关电梯门就扬长而去,那么楼下的倒霉蛋就只好认命走楼梯了。接下来遭遇的便是无人接待、语言不通、Wi-Fi接不上、空调打不开、房东出门旅行了无音讯等等一系列意大利式事故。楼上的意大利老太太见状担心似的坚持用意大利语与我们交谈,似乎是想提供帮助,还招呼来其它邻居帮助沟通。不得不说,意大利人民善良而耐心,如何沟通不畅他们也绝不放弃,从不表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总的说来,罗马是一个很随意的城市。纸皮不扫也没关系,垃圾桶占地也没关系,颓圮的古迹暴露在雨中也没关系,市容市貌此类概念一概没有。天气也是这种习性,时晴时雨,随机切换,全凭心情。在罗马的第二天,雨就断断续续地下了起来。明明前一天还能单穿毛衣在街头晃荡,第二天就必须扣紧大衣抵抗寒风了。各类指示牌也随意得很。傍晚的雷雨突然袭来,我们没带伞,冒雨跟着街头的麦当劳指示标志一路狼狈地向前跑,想找个地方躲雨。每一个转角都立着一个M状指示牌,告知前方就是灯光温暖的麦当劳了。事实却是我们湿着头发冒着冷雨绕着街区转了一圈也没见到任何一家麦当劳。戈多怎么也等不到,形而上的麦当劳怎么也找不着。

    没看过《罗马假日》,我对电影拍摄地打卡兴趣缺缺。许愿池修得雪白崭新,游客摩肩接踵,硬币遍池,周边的摊贩卖着形状诡异的橡胶玩具,推销劣质雨伞,瞟见警察经过便端着板凳没命奔跑。在这种地方许的愿望真能实现?如果说这次在罗马真正游览过的感兴趣的景点,大概要算梵蒂冈博物馆。但它并不属于罗马,甚至不属于意大利。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空间却多贡献给了博物馆与教堂。从前读过莱辛的《拉奥孔》,最近又在看北大一门主讲莱辛作品的思想史公开课,这次终于在梵蒂冈见到了拉奥孔雕像,是为圆满。其它,诸如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等不必多说,也无力多说,只觉得人类神奇。实际上,参观博物馆是极为辛苦的行程,排长队进场,开始长达数小时的参观。展品目不暇接,又要费脑思考(实际上什么也没想出来),喝水吃饭也顾不上。说到饮食,不得不提梵蒂冈博物馆门厅里一台意大利风格的自动贩卖机。为了买一块一欧的面包,我投了两欧进硬币口,面包没有掉落,机器反而咕噜噜返还我三欧。我捧着这莫名其妙的三欧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只能告知身边的工作人员“I owe this machine 1 Euro.” 工作人员同样一头雾水。将一欧归还之后,有游客见状连忙赶来,说这是他们刚刚被机器侵吞了的一欧。恶作剧得以圆满解决,罪魁祸首不知是否得到整修。(大概率没有)

    说到罗马,好像满纸尽是牢骚,但真相其实远比牢骚复杂。比如,随意自我的城市气质并不算讨人厌;比如,眼镜店的店员分文不取地修好了我中道崩溃的眼镜;比如,前往罗马的大巴上,隔壁座素不相识的意大利老爷爷不断递来薄荷糖;比如,那天狼狈的大雨过后,一回头突然看到半道彩虹悬在天边。从地铁站出来的人们欢呼起来,罗马突然对我微笑了。

    清晨离开罗马去往佛罗伦萨,早早在Duomo广场下等待复活节庆典。时间还早,已经有人在原地占位,此时也不可能去哪儿瞎逛,只能在意大利圣母百花大教堂下继续观摩村上如何黑意大利。行程到此,我已经非常疲乏了。腰酸背痛,每天都觉得髋关节与膝盖骨摇摇欲坠,胃不舒服,睡不踏实,要么热得出汗要么冻得发颤,必须得赶在撑不住之前返回温暖巢穴了。即便身心疲倦,庆典还是值得一瞧。市民们身着美妙的中世纪服装迈着悠闲的步子游行在街道上,白牛拉动满载烟花的木火车,神圣悠远的钟磬音不时回荡,温暖的日光适时恩泽万物。一切神圣而美好,暖洋洋的血液里好像也有什么在发芽复活。人群欢呼起来,烟火升空了,恍然间真觉得是一颗颗灵魂紧投入复活的旅途。工作人员分发鲜花和橄榄枝,宣传手册也备了意大利语与英语两种,可谓热情体贴了。我是节日冷漠型人格,从来很少认真过节,节日食物也大多不喜欢。然而此时,在如寄感强烈的陌生异乡,我突然被一个莫名其妙的陌生节日鼓动了。严肃人生似乎总要排除一切虚拟感与游戏感,但如果真是这样,艰难又要用什么来抚慰呢?节日与仪式是如此珍贵而必要,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不过分。

    在佛罗伦萨时还去了乌菲兹美术馆。对于绘画,我的鉴赏水平连十六分之一瓶水都没有,参观美术馆时常怀的心态,用时髦话来说就是“不明觉厉”。(这次甚至发生了因为过度劳累直接在博物馆长椅上睡过去了的荒唐事)多数时候能够发出的感叹不过是“挺好看的”,“好厉害”,以及“这张图课本上好像有”。然而,不知怎的,我好像特别容易被肖像画吸引,好像大体能感知到够格作为传世经典的肖像画妙处所在。不知道《刺杀骑士团长》里的主人公画的又是怎样的肖像画呢?另外,和画里美轮美奂的维纳斯合照这种事,我怎么也理解不来。与维纳斯合影对照片中的自己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虽说佛罗伦萨距离罗马不过一个多小时火车车程,但这儿完全像是另一个国度,并非罗马一流。街道干净,建筑颜色不如那不勒斯耀眼,也不像罗马一样偏于陈旧黯淡,更契合我对欧洲的他者怀想。我们住的airbnb位于城郊,旁边是一条安静的小河。没有电梯,好在建筑物也低矮。古董家具,天窗,木头屋顶,水泥砌成的灶台,空调网络卫生间设施却是崭新而现代化的,是欧洲人的调性了。

    第二天又从佛罗伦萨返回罗马,傍晚观摩了一下罗马的繁华商圈,第二天径直去往斗兽场。罗马斗兽场似乎是游人必来的景点,但兴许是太累,兴许是有些生病了,我对斗兽场完全提不起半点兴趣。我无法领会古人在如此恢宏的建筑里观看毫无疑义的血腥搏斗到底有什么乐处,更不明白往斗兽场里投硬币的今人在祈求怎样的祝愿。总之,不明白。按下不表。

    旅程至此就要结束。此时此刻,我已经完全被疲累击垮。趁着同伴们去参观真理之口,我一个人在草坪的长椅上发了一会儿呆,体会了一下何为疲惫。罗马的风是凉的,阳光却是发烫的。二者本想彼此互补融合,可惜却终归只成了矛盾体。草坪周围满是过往的游客,欧洲人不畏寒冷,热爱艳阳,这种天气里身着短袖走来走去的游客四处都是。凉风拂动树枝,远处似乎是河。是不是呢?隔壁长椅上的一家子穿着单衣,精力旺盛地笑闹,我不知道这样充足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壮健的身体究竟要如何获取,总之我现在一样也没有。我有的只是深不见底的疲倦。村上在近30年前搬来南欧,说到底也是因为疲惫的缘故。有两只名为乔治和卡洛的蜜蜂成日在脑袋里飞来转去不停歇,这样下去无论如何是不成的。村上大概是这样的意思。

    这样下去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同伴在马路对面朝我招手了,于是我又迈开步子往前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大利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ap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