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我该做什么呢?
有人说,接受返聘或是答应朋友的邀请,去私立学校继续站讲台不行吗?我的回答是:不行。我已经厌倦了教书。从教书的第一天开始,就觉得教书对我来说是一场误会,可是为了生存又不得不继续从事这个职业,这大概就是“人性的异化”,这么多年我做的都是“异化劳动”!可怜,可叹,可悲!特别是2008年我从教学处再次回到讲台上之后,深切地体会到自己与年轻人的“代沟”越来越深,甚至有点不可逾越,因此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厌倦情绪也是与年俱增。我曾经发誓:熬到退休之后,就不再回去教书——生活不是舞蹈,不能走回头路。
有人说:有空闲,多读几本书给自己充充电不好吗?我的回答是:不好。现在的我已是年过花甲,视力不佳,精力不济,读书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头昏眼涩哈欠连天,不想再读下去了——60岁的人不应该是“充电”(厚积)阶段,而应该是“放电”(薄发)阶段。
有人说:那就找点家务活干干不也很好吗?我的回答是:不行。几十年来,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大都是老婆说干的。她说活不多,一个人足以应付,用不着我插手——性别分工细致,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再说了,咱也不能夺人所爱呀:我上岗,她就失业了。
有人说:那就养花养鸟养宠物。由于思想上的偏见,我对“三养”历来都持否定态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我的思想很保守,至今坚持“养鸟不如养鸡,种花不如种菜,养狗不如养生”的观念。尽管这个观念很陈旧,但我恪守不渝。
也有人要我去棋牌室玩麻将,这就更不好了。打麻将不“带彩”(不下赌注)没意思,浪费时间,虚度生命;“带彩”又被定性为赌博。公安局要来抓人的。赌博乃腐朽社会之残渣余孽,万万不可沾染。俗话说:“酒越喝情越浓,钱越赌情越薄”,我不能做薄情人。再说长期坐在麻将场上,就会有许多种疾病来找你麻烦的。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又感到无聊,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行尸走肉。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就是严重的犯罪。一定要找点事做来填补时间上的空隙,消弭精神上的空虚。还像以前那样忙碌而又充实地活着,才是真我。
可是,年近花甲的人了做点什么好呢?想来想去,觉得自己除了识几个字能写点东西以外,是别无长处,好像什么也做不了。要写作,那写什么,又怎么写呢?我徘徊着,思索着,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找到答案。
西方的谚语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窗户”。东方的诗人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之东方和西方人都认为“活人不能被尿憋死”,面包会有的,面条也会有的,出路总会有的。
乌云密布的天空中突然闪着一道亮光,泄气虚空的大脑里倏地蹦出来两句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会永远不干”;“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这两句名言使我豁然开朗:人民是大海,我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阳光照在一滴水上便可以映射出大海的全貌。我不是孤立的,我是人民的一分子,我的命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的命运,我的成长过程也能折射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读者能从我的生活经历中看到人民的力量,发现时代的足迹,了解五零后草根们是怎样活过来的,他们或多或少能得到一些启示。这样的文字写出来也就有了意义。
是啊,个人是渺小的,人民是伟大的。个人的寿命须臾短暂,人类的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芒。那条会耍小聪明的狐狸,假借老虎的雄风,只能得意一时;我与人民融为一体,必将获得永生。
思路决定出路,角度决定深度。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个人的成长历程,再现不同时期的风貌特征,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这样的文字才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假如有人能记住其中的只言片语,又能从“感悟”中引发出新的感悟,发自内心地点“赞”,那我就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这辈子活得值!目标已定,前景光明。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拿起笔来,继续写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