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到处充斥着爱情的幽怨,亲情的疏离与冷漠。
发誓到死都要爱的,最后嫁作他人妇。
亲爱的,发誓要白头到老的,不到七年就把腿劈成树叉。
从小是心肝肉,娘亲盼长大,大了娘亲变累赘,有时还不如家里养的一条狗得到的照顾。
这是未法时代,换句话说,这个时代是物质至上的时代,大有唯钱财决定一切的势头。有人不同意,那是给这个时代脸,拿块遮羞布给盖上,顺便也盖上自己露怯的地方。
古代也有负心汉,也有出墙女,但大多都已成典范,被中国文化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天天淋口水。其实上下五千年也没几个。我们要讲概率。
反观今日,我们已经大多变得唯物质化了。精神之神已经远离了我们。天天面对所谓的鸡汤,实质是有毒没营养的文化口号。如快餐面。可快餐面的市场何其广也。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嘴在张大,在大囗吞食……
说这何意?说这是说,我们已经没了精神,不是没有体力。只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才能支撑不可能变成可能,只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才能让人竖守,放下,看透,平静,甘愿为你。
那怕是为伊清晨画黛眉,何来如是不丈夫。
那些坚贞的爱情大多都已变成传说,如今想做坚贞感情的灵魂贵族们,却常被人钻空子骗婚,骗财,更骗色。
什么玩意儿。
所谓精神,必有神在。言之,有敬仰的尊敬与坚持,有专一事之,待之。人前一言,如同信仰。
但问,今人几人有?总说琐碎愁。
我们脱离了信仰,离神越来越远。无了神,只剩下精,你说可笑不可笑。
也许,有人讲,古代封闭,交通不便,通信迟缓,等等才造成了那时的人想法少。哎,那你看看西方的希腊神话,滥情的洪水会让你目瞪口呆,会让你觉得做神的恶跟做人没什么两样。这不是理由。
其实,中国古代读书的人少,能做个秀才都是凤毛麟角。那为什么那时人与人的感情、关系大多还能被尊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里廉耻二字发挥着重要作用。读书人讲风骨,当朝为官讲清廉,普通人有廉耻心,这些都看的很重,被整个社会在追求颂扬。别说儒家什么荼毒之类的话,因为这个万丈红尘的世界根本就没有把人间变成极乐世界的良方,何苦跟儒家较真?
可想而知,“...天地绝,乃敢与君绝”,是何等的令人感概与尊敬,收获如此幸福,又该如何去回赠,相信此情可惊天动地了。
这是文化的洗礼与精神坚守。凡事都不会完美,但难做的事往往支撑着向前的,是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与信仰,比如真爱,比如责任,比如真正的善良,比如大境界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