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75550/c314fa12fbe72b84.jpg)
2021年五月下旬,我被两个征文和约稿所累。不过,因为专心致志的工作,连续的思考,我也获得了一些启发和顿悟。这是始料未及的。
在写约稿《亲爱的班级,我的家》,读到了三篇比较好的习作。许梦婷同学的作文写了一次跑步过程中,同学和老师对作者的帮助,李若菡同学写的是老师对上课不专心的作者的特别关照,成佳慧同学写的是一个发箍失而复得的故事,由此变得自信。
在协助许同学修改一篇她的习作《有一束光照亮我》。这篇习作写的是一次在长跑的过程中的极限体验,以及她的好朋友对她的帮助。我读了以后感觉有一点蹊跷,就是小作者没有交代好朋友为何帮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没有写清楚好朋友的帮助的样子,她写的是一种强烈的疲劳、温暖、深深的感激。
过后结合自己的在初中长跑的时候,我也遭遇到类似的情况,于是,我推测小作者的体质瘦弱,长跑的极限挑战对小作者的影响深刻。当然,在事后的交谈之中,我的推测被证实了。在修改同学的习作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感受越是强烈,印象越是深刻,往往不会观照到感受前后的来龙去脉,缺乏一种令人回味,有时会出现中心不明确,不突出的问题。
体验非常的强烈,感受非常的强烈,超过了理性,没有用理智来梳理一下其中的过程,交代记叙的要素也不是很清楚。这是“有感而发”所存在的问题。
这就是我在写作辅导中的忽然发现。第一句话:有些同学在叙事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起自身,关注起对话,关注起变化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进步,但其意义是重大的。这句话是从策略上来说的。第二句话:有时候的一笔,看上去似乎是闲笔,其实很有深意,是一种铺垫。这一句话是从具体写法的角度思考的。
什么是读者意识?什么是他者意识?“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你需要建立一种对读者认知反映的认识,让他们投人你写的文字之中,这是写作力的基石。帮助写作者认知他们读者的想法时,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层面、意图和写作深度。我们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加强了他们对阅读者和写作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好的写作者意识到读者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作为一名好的写作者,我们要把读者引入到作品中,邀请他们建立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或是直接改变想法。”
写作不仅仅是作者的事,还是读者的事,也就是说,要写作过程中要有读者意识。当然可以从客观上,从写作的角度来分析这篇习作的得失。不过还是不一定能够帮助到孩子。
有感而发只是习作完成的第一个要求。有感,说明内容丰富,情绪饱满,有感以后,还需要一步一步梳理,夏丏尊《文心》中说,还要问问自己,内容如何逐步记叙?情绪如何与读者沟通,如何打动读者?
不仅仅要打开情绪,而且要打开思路,不仅仅是打开心灵,而且是打开情境,打开世界,做到言而有序。
夏丏尊《文心》中提出了文章组织的三原则:“一是秩序,言之有序,注意材料的适当次序;二是上下联络,注意材料之间的过渡和照应;三是前后一致,前后材料围绕同一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