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孩子出错的时候温和而坚定的对待孩子,这会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有启发。
有一次,我得先让他先上班儿走了,后来呢,他就打电话回来,说让我去帮他办一件事情。可是那一天我已经安排了别的事情了,我就向他表达了我的安排和想法。先生非常生气,他在电话里就向我发了好大的脾气,我被他莫名其妙的骂了一通,当时脑子就懵懵的,他说的话的内容压根都没有听到,记住的全都是他骂我时的那个感受。
在挂电话之前,他吩咐了我一句,我听到她说让我出门的时候带一些放在床头的打印纸。他会在小区门口等着拿。于是我出门的时候就拿了一摞儿打印纸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我看到先生,他看着我手里拎着袋子,他问我拿的什么茶叶,我立即又蒙了。我问他:“你不是要打印纸吗?怎么是茶叶呢?”“谁要打印纸啦?我要的是放在床头桌子上的茶叶!”
先生几乎是咆哮了,那样子就好像我是天底下最笨的傻瓜一样。看着他那个样子,我也我瞬间觉得乐不可支,站在他面前我就哈哈大笑起来。先生看着我笑,很无奈地说了一句:“真是不可理喻。”然后他就开车离开了。
上了公交车以后,我依然觉得非常的可笑,我就在想:“我怎么会发生这样子的事情,我怎么就听错了呢?”“怎么就听成了打印纸呢?”而且给他发了一个哈哈笑的微信表情。
我之所以拿错东西,是我完全被先生之前对我发的那一通脾气给整蒙了,我压根儿听不清他后面说的话。
我学习了很多年的心理学,可以说我是有了很好的修炼的,在先生突然而来的发脾气面前,我还是会出乱子。好在我现在明白,他发脾气跟我没有关系,是他着急事情办不好,把气撒在了我的身上,所以我那一刻并没有被伤害。
可是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会发懵的,而且呢,孩子一发懵,她更容易出错。
有一次我在茶馆等一个朋友。我看他坐在我旁边的一对母子,然后我就特别有感触。
当时,那个儿子在写作业,妈妈在旁边辅导孩子写作业,妈妈一边辅导一边骂:“你的脑子狗吃了吗?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呢?这类题不是我们昨天刚刚讲过吗?”
孩子一句话也不说,他低着头,只管在本上写着。过了一会儿,我就又听这个妈妈说,你到底怎么回事儿,怎么又错了,你是要气死我呀。
这位妈妈像凶神扼杀一样的给孩子辅导功课。孩子压根就没有听妈妈讲的是什么,他根本就听不清妈妈讲的什么。它的能量,全部用在了感受妈妈的指责带给他的负面的情绪里了。他无暇顾及妈妈给她讲的那些解题方法,所以他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依然会出错。
所以,当我们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体验到的内心感受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指责会引发的心理的危害——会引发孩子的紧张和恐惧。
当一个人紧张和恐惧的时候,他会自动化的启动保护程序。
比如孩子,他会讨好家长,假装自己听明白了,而不直接告诉家长真实的状态是什么,或者有的孩子就会像我那样,他不想那么难受,就自动化来屏蔽掉对方说的话,结果连不是责骂的话也给屏蔽掉了。
这些都是指责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如果经常被粗暴的对待,这种影响就会成为习惯。那对孩子来说,他成年以后也没有觉知的话,是会带着一辈子走的。
很多大人身上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像面对指责时,很多人会自动化地采取讨好或者屏蔽。
如果是一个权威,可能就回是讨好;如果是不太重要的人,那可能就会自动化地去屏蔽。
(待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