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修身”之二

作者: 溯源清流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5:17 被阅读0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很注重自身的修为,从“修身”做起,然后才能成就大业。

看完《安得长者言》中关于“修身”方面的阐述,我很吃惊!这不就是“修炼”嘛?我只摘抄,不说话〔嘘〕。

清代徐璋所绘“陈继儒像”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厌恶科举制度,二十九岁时将自己的儒生衣冠焚毁以表不仕决心。后筑室东佘山,题所居为“宝颜堂”,过起隐居生活,闭门著述。朝廷屡次征召,均以疾辞,终年82岁。他的著作很多,光《四库全书》就收有《逸民史》、《眉公十集》、《书画史》等二三十种,此外还有《宝颜堂秘笈》、《国朝名公诗选》等。

《安得长者言》是陈继儒所著的一部格言语录集,记录了陈继儒游学时,从各地“长者”那里汲取的人生的经验。

《安得长者言》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修身”和“处世”两个方面。一下仅摘抄“修养德行”的一部份。概括书中的观点,可以分为六点:

一是要从年幼时、从微小处着力。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谈到小节关乎养德吋他教育子孙:“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他还举例说:“有穿麻服白衣者,道遇吉祥善事,相与牵而避之,勿使相值。其事虽小,其心则厚。”

二是要从动机上、源头上注意。他指出:“一念之善,吉神随之; 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他认为只有清除不良的动机才有良好的处世氛围,所谓“扫杀机以迎生气”。

三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私心杂念产生的原因和修养的不足之处。“静坐以观念头起处,如主人坐堂中,看有甚人来,自然酬答不差。”“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四是读书明理。 因为“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五是要有益友的帮助。陈继儒以自己跟朋友一起才得攀上高塔的体会,说明在道德修养上离不开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朋友鼓励、帮助和提醒的道理。

六是德行的修养还依赖于制度、政策等社会因素。他用犀利的语言分析了君子、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制度。指出:“朝廷以科举取士,使君子不得已而为小人也。若以德行取士,使小人不得已而为君子也。”

相关文章

  • 古人的“修身”之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很注重自身的修为,从“修身”做起,然后才能成就大业。 看完《安得长...

  • 古人如何修身

    惜念:不起坏念。不远愁过虑。不妒人有,不笑人无。不怨天尤人。不念旧恶。 惜身:不好色无度。不醉。不暴怒。不交下流小...

  • 关于古人“修身”的记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很注重自身的修为,从“修身”做起,然后才能成就大业。历史上留下了的...

  • 今日漫谈:人能不计较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人从修身开始,是以小见大。 修身是其中的基础也是最难的事。 修身养性,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 《儒家修身九讲》别再保温杯里泡枸杞了,这才是真正的养生秘诀!

    “修养”是什么?我理解的“修养”应该就是“修身”和“养性”二者。 要真正理解古人对“修身养性”的定义,以及“修身养...

  • 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

    古人云,大丈夫在世,当修身齐家平天下,修身是立身的根本,修身说的就是自身能力的学习以及人品的养成。

  • 书房对联选萃:修身(四)

    我们继续说“修身”。 本讲先谈谈古人修身的一些体会,再谈谈修身与福报的因果关系。 先看梁山舟(1723...

  • 人生有四种“静”,越是做到的人,就会越有福气

    古语有云:静以修身,勤以养德。 在古人看来,修身讲究的是“静”,而不是其它,即便是治国平天下,“修身”亦是前提。 ...

  • 古人修身养慧启示

    安恬守静培养出智慧,而智慧一出不是去社会上滥用也多用于自我反省,这便是智慧反哺恬静的表现。 古人对于修身,如何对于...

  • 论一个人的修养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排在第一位说明人的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而“修养”一词原意包括修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的“修身”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mr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