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向高处走

作者: 泥步修行A | 来源:发表于2024-04-21 10:23 被阅读0次

    格物班第二封家书

    尊敬的博仁导师,亲爱格物班2班二大组6小组的家人们:

    大家好!

    我是郭峰,现在担任50期格物班2班6小组学组,也是线下孤困儿童志愿者。

    往事如烟,蓦然回望来时路,发现在致良知线上学院的200多个日夜,让自己成长了很多,改变了很多。时间是每个人最好的见证,它可以见证一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见证一个人的转变。

    升入格物班之后,特别是担任学组以来,感觉到压力特别大。因为每一次升班,不仅是知识的提升,也是对学员的筛选。成功的路上不拥挤,能坚持下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想到此,就静下心来努力追赶,不断寻求的提升转变。

    成长转变

    俗话说:水低为海,人低为王。人胸襟越广阔,就会越是谦虚,也就更能够看得见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在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中,也逐渐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的平息,遇事不慌不忙,不争不辩,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看的更远了,想得更深,更透了。

    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努力的完成家书和种善种子的任务。在和同学、朋友聊天儿的时候,把学习阳明心学推荐给大家,有的人能欣然接受,对我说:“老师都喜欢学习,我也跟着你一块学一学,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遇到这一样的情况,心里肯定是非常得高兴。还有的人认为:学这个有什么用,甚至怀疑是不是骗人的?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会和他解释、争辩一番。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知道,这样做没任何意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这其实是对我的一种关心,是担心我会上当受骗。当我这样说时,他们似乎有所觉查,有的看到我的转变,也不由得加入了学习的行列。

    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会更容易的与人交流,也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用自己的成长变化,影响身边更多的人,是智慧,更是良知。

    养静守拙

    阳明先生说:“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功夫之难十倍。” 现在的社会,人不可能单独的处在一个完全安静的时空里。社会的发展让我闷面临着诸多的干扰。想静心读书,却被拉上了酒桌牌局;想戒烟戒酒,却抵不过周围的诱惑和劝阻。每每想静下心来做点事的时候,却遇到诸多的诱惑和干扰。不是环境影响了自己,实乃自己意志不坚定,不能抵制诱惑所致。

    在家人们的践行心得中,有这样的一种通感:学习的时候,对文章的道理含义,理解的非常深刻到位。但是在践行的时候,一旦遇到具体的事情,就被打回原形。面对这种情形,我们感觉非常的迷茫,非常的无助。其实这样的情况还是缺少锻炼。如果在说话做事前,能静下心来,花上几秒钟,想一想: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每事三思三问,则会知明而行无过矣。时间是最好的见证,学到悟到,然后一切交给时间去磨炼。

    止言至善

    俗话说:言多必有失。话多的人志向一般都比较浅薄。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少说多做。王阳明先生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只有观念认识够深够足,才会产生自觉的行动。

    父母需要照顾,我们会全心全意地去照料。妻儿生病了,我们会主动的带他们看病拿药,这都是内心的自觉行动,是对亲情的自我觉察。对朋友,对同事,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我们都是如此。这就是良知。

    纸上谈兵,不如上马杀敌。高谈阔论只会遭人嫌,撸起袖子干才是榜样。让做成为引领,让做到成为事实。

    王阳明说过:“夫人者,天地之心。”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具良知之心。我们一定要理上明,事上练,境上磨,让良知之心照亮心体。心体光明,亦复何求哉?

    此致

            敬礼

                                                      郭峰敬上

                                                    2024年4月21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心见性向高处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qv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