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在朋友圈每天分享写作练习,网友阿杰说想跟我一起学写作。我推荐他参加了鱼老师的99关小打卡,前期其实没有别的,就是持续写。第一练习文字感觉,第二看你是不是真的有心在这条路走下去。
为孩子写的一篇交差的文字,竟然登报还拿了稿费。写作难易乎?到底有没有巧招呢?
哪怕是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人,都感受过,有个别文章写得特别顺畅,感觉倍棒,为什么呢。因为那是自己真实经历的,全情投入过的事情。所以记录起来,顺流直下,甚至感受心流了。
写作这条路,还会有巧招吗?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听了下面这段经历,突然觉得还真是有心法,有捷径。
01 读和写把知识点串连,经过你的应用与行走,再次转化成动人的文字,就是你最巧妙自然的输出
前几天听到UP读书会的创始人子木的一段语音分享。
她说,自从去年欧洲游学回来,第一发现自己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提升自我的技能;第二通过这次跟随专业老师游学,将之前两年所学的点滴全部打通。于是她实现了从一个关键事件或节点,逐渐扩展到四周的一个过程,现在从读书会分享开始了博物馆游学解读活动。
她说,其实在听老师的讲解时,发现这些点自己之前都接触过,只是老师能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做了贴切的串连、解读和引导。这正是李欣频老师曾经描述过的境界,当我们站上一个又一个高峰,有一天自然会将每一个高峰串连起来,高峰之下,很多东西一览无余,而且曾经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而写作和阅读就是这样一个串连点,也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技能。
于是我再次醒悟,道理到处可以学到,也都懂,只有你真正去做了,自己悟到,你才会脱胎换骨,真正改变。
又比如她去看了李健上海的演唱会,就联想到木心先生、蒋勋老师的作品和美学观,她带着这些观点到演唱会上,彼此印证而又指导观感。
回来后,她将读书心得,演唱会的感受结合写出来,再发到朋友圈公众号及其他平台,加上李健的自带流量,于是自然而成了一股正能量。所以,“只要你有真正的才华,有自己的原创观点,只要你能写出大家心中的感觉”。这岂不是最容易的输出,最妙的写作方法。
但是,你可能会说,我的输入量还很小,参加的活动也很少,也不能那么迅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来,那怎么办?说到底,在还没有能力融会贯通运用内化的知识时,还是要先修炼我们写作的“笨招”。
02 小白写作5个月,一天能快速完成3篇文字,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多写、持续写
我从去年国庆开始正式练习写作,每天持续更文,现在正好5个月了。期间,经历了一个写作营,一个反思营,付费向老师咨询一次,完成了99关写作小打卡,过年也持续了练习,刚刚实现简书更文到50万字。在刚刚结束的鱼老师基础写作班,第一次作业,得到老师的好评。为这一分努力和这一分的肯定,我欢欣鼓舞。
在简书获得最高点击的一篇文章,是第2个月写的《45天发现一个写作大坑:想好了再写》,现在还持续有点击。另一篇也很受欢迎,题目是《经过这三步,来看我文的人终于多起来了……》。这说明了什么?写进了读者心里。
和菜头老师有一句话说得好:优秀的演员扮演一个角色,这个角色不完全是他自己,也不完全是观众要的东西,而是支撑那个角色内在的生命所需要的东西。
而我们的写作,本身就是扮演这样一个演员角色。我认为,这也是写作者始终要有的定位。
何帆老师曾建议要“用简单的白话文把一件小事说清楚”。这个目标看起来简单,但他说从带学生的体会,大多数硕士和博士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为什么用简单的白话文?写作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别人看得懂。能用有限的词汇,组合出无限的意义。
我认为,这是写作时始终要坚持的标准。
又如水清亦有鱼老师说,想要写出好故事,先要活出好故事。写作,就是锻炼自己感知世界的能力。一张纸,一只笔,和人,和文字,和时间来一场约会吧。
一个意大利诗人说,语言像一只教堂尖塔上的笨鸟,它一直想站在尖塔的顶上,但又站不上去。于是笨鸟就绕着这个尖塔飞呀……飞呀……我们的语言就是这么笨。
写作的巧招再巧,要么偶尔一现,要么就是长期笨招基础上长出来的花。惟有不断积累素材、锻炼文笔、观察生活,多写,持续写。
我愿意继续写下去。(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