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真觉得自己安静得要命。似乎敲一敲骨头,都发不出一点声音。
有时,觉得自己特像窗口漂浮的日光,风中的屋檐,或月亮下那些海棠枝影子,安心地守着岁月度日。无惊无扰。既然老天安排我如此,我听命守住就是。
可安静久了,又没人说话,就想出去走走,把日子堆叠下来的尘埃拂去,清空,让身心俱轻。
也或许,这是本性,默然期望着一场无牵无挂的远行,抑或逃离。我相信,一成不变的时光,足以无声无息地困死一个人。
春风来时,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东北漫长的冬季,把人围困得过于森严,该出去松松筋骨和放飞一下心灵。那一段时间,总有莫名巧妙发生。比如,正在为去哪儿发愁时,一个刚关注的公众号就送来一个叫木梨硔的地方。
看风景从来怕热闹。热闹的地方,嘈杂的人声和叠踏的脚步把风景都淹没了,哪里还有风景可看。这么个不起眼的原生态高山小镇,应该适合我。
木梨硔,名字就不赖。有植物味道,似乎还带着点山水气和野趣。
起身,上路。
一条窄窄的山径通往木梨硔。
走在半路,歇息的当口,抬首回头,见山色扑来,一线曲径弯折而上,消失在草木当中,虽不见夹岸桃花,依然错觉我是在去往桃花源。
一路上,石子,木阶,草棚,翠竹,野花,棕榈,和几乎不停息的鸟鸣。
这始建于明末的小镇,三面悬空,一面靠山,若一片树叶黏附在山脊。黛瓦白墙,楼舍错落参差,还真是奇特。
资料上居然说,这小镇人民是明末来此,为避祸,并改花姓为詹。也真类似桃花源故事。
小镇古朴。清一色砖石或木楼建筑。住宅门庭简素。门前极窄的碎石路,旁边即是悬崖。第一次走,总有点战战兢兢。由于门外地方狭小,就多在门外石畔依山悬空搭建竹木露台。上面排放桌椅,晾晒衣物。秋季,则晾晒山菜。
上下街道转折皆是窄阶。或铺碎石,或就山石,不是隐在屋边,就是藏在草间,稍不留心就错过。
它不华丽,就是灰扑扑的旧颜色,在山里,在雨声中,在阳光下,坦荡荡敞开衣襟吹着风。走在里面,不自觉会觉得是走在一件旧陶器里。
这里山民做饭依然火灶,吃穿用度依然肩挑背扛。看着山民背着竹篓的样子,或在前山隐约听到鸡鸣人声,一下会恍惚回到久远的悠远从前。时光缓缓慢慢流着,今夕不知何夕。
小镇安静。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百多人口。少有游人的时候,巷子空空,碎石路寂寂,山风拖着大尾巴,没有顾忌地穿村而去。山坡上高大的红豆杉,野山桃,银杏枇杷树垂眉而立,听雨,听山风,听小镇细弱的呼吸。这时候,真让人恍如世外,多浮躁的一颗心都得放下来。
此境此处,再没什么可挂怀。
夜里,靠着窗子,听山风和流水涌来,听夜虫歌唱,听夜空垂落,也听棚壁上虫鼠夜行。缓缓慢慢的天籁里,人渐渐就沉入梦里了。也或许,一夜根本就没有梦。这么安静的地方,不必有梦。
还有村外的那小径,尺多宽,在山边,在浓荫里,黏答答湿漉漉奔跑而出。路上,是隔夜的雨水,露水,隔年的竹叶枇杷叶草叶纵横。一个人独行,只与青山草木为伴,惬意极了。枝叶垂垂,就在头顶。偶尔的,迎面走来一个老山民,也是面目慈祥,眼神温良,丝毫不必起戒备之心。
在此地,只管放开身心,心无芥蒂。
翠竹,云海,日出是小镇景色。
站在小镇街上,或从窗口望出去,满山皆是翠竹。苍苍莽莽,鳞形云壮,中间再时不时有云雾袅袅升起。湿润的绿竹,白的云,养眼养心呀。有竹 ,就多风声。但这里的风声不让人生厌,倒像个女孩倚着门口,有一搭无一搭咿咿呀呀唱歌。
早晨或雨后,漫山云雾蒸腾,青山,小镇时隐时现,人如在画中。风起,漫吹白云一片片一层层地翻过青山。让人如临仙境。若有日出,则一大片白云低低漂浮,像一片海匍匐在青山之间。山尖与小镇浮游海上。
眼前只云海,青山,古镇。
可惜,我去的时候都是雨天,没能等到日出。
我住的客栈桌子上,放着一本木梨硔摄影集。灯下,窗前翻阅,记住了里面的一句话:因为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