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婆孙插队的新闻搞得沸沸扬扬,我也跟着看了几篇有关文章。
一则是好奇,一则是不得不看。只要读过了一篇,再打开手机,到处都会蹦出此类推送。
现在看到有关这件事的新闻,都刻意避开不去点。你抄我我抄他,反反复复那几句话,祥林嫂似的一遍遍重复,谁受得了?
放下事情本身不论,此种写文态度就让人不舒服,更厉害的还有许多无中生有者。
实在看不下去。
自从注册了简书,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在网上断断续续看了不少教授写文技巧的文章和视频。
尤其是写新媒体文的教学课里,许多的所谓老师都在强调一点:蹭热点。因为那样写的话,阅读量容易更高。
而我看到的结果,就是一件事爆出,一时间到处人声鼎沸,正气凛然,千篇一律。不久又果断放弃,去追另一个热点。
写文章、追热点成了以正义之名,为流量为赚钱而使用的工具。
想赚钱是正常的,谁也不是蝉,靠喝露珠就能活着。
可一篇文章出来,如同孙悟空吹口气,后面变出了一大堆孙猴子,越看越没劲。
一节再甜的甘蔗嚼了又嚼,还指望有什么感觉呢。
热点一窝蜂地去蹭,摞起一堆堆的文字泡沫,瞬间又烟消云散。
除了空空如也,占据掉观者不少时间外,似乎什么也没留下。
或许就像那些老师讲的,这样快速复制的文章,可以赚钱更快。
可是这样的一篇李鬼文章能赚多少钱呢。
也许人家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呢。就像蟑螂蚂蚁似的,生育能力强啊。加在一起,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抄袭容易,就怕挣惯了快钱,再不能踏踏实实地做事了。
我一个表哥,从小就不是一般的聪明。一副新的扑克牌让他翻看一遍,你再随便抽出任意一张,给他看背面,他都能准确猜出这是哪张牌。
因为每张牌的背面看似相同,实则各有细微的差别,而他竟然看过一遍就一一记在心里了。
就是这么一个头脑超群,小时候人人夸赞的人,长大后却成了一个衣冠楚楚、人模狗样的骗子。
有次他找我借钱,我直截了当地说,你这么有头脑,好好工作,不比你四处骗钱强吗?
人家一脸的不屑一顾:
累死累活,能挣多少钱!我这几句话,钱就到手了!
劝是劝不动的,可我看他钱来的容易,去的也快。
每次把钱骗到手,他都迅速的花光。
而且为了防止坐牢,他每次骗钱的数额都不大。
被骗的人看他一脸无赖,家徒四壁,连房子都是租的,打官司又费时费力不值得,只好自认倒霉了。
后来,我的这位表哥到底还是进了监狱,不久就被同狱的人打死。
为什么打死他,没人追究,自己猜吧。
例子极端了些,大体的道理是相通的,快钱挣得顺手了,再踏踏实实、弯腰受累地去做事,怕是难了。
蹭热度,搞搬运,不也是差不多的嘛。
当然了,蹭热度也有段位之分。有的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还是值得一看的,就是这样的文章有点少。
有时看秋叶大叔的公众号文章,人家时常蹭热点,然后七拐八拐,拐到自己的卖课上面,读着也算有趣。
看来有些时候还得看自己的能力啊。
不过,与千篇一律的热点文相比,我更喜欢看那些碎碎念的小诉说。至少它们充满了生活原生态,就像路边的野花,不大也没那么美艳,可是有生命的力量在里面。
也许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途径。咱还是埋下头来,写自己没什么人看的小短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