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中国传统文化烟雨亭
读《论语》学做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读《论语》学做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作者: 芸窗月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12:06 被阅读270次
    读《论语》学做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读《论语》时,经常遇到一些经典句子,对当今个人与社会都意义非凡,很值得学习借鉴。

    但有些句子读来读去,总感觉有些地方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宜,有失偏颇。

    也许这一点正说明了经典作品也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仔细斟酌辨别了。

    也正因此,有许多人对经典进行了批判性对待,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人类思想意识方面的进步,但是有时候精华确实是取到了,但去掉的那些糟粕里有没有因为我们自己的偏颇狭隘而误判的产品呢?我们取到的精华真的是精华吗?

    今天读的这一句,我想通过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个问题。

    《论语·学而·11》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句中的“其”意思是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行”读“xing”,四声,指行为举止等。“三年”较长一段时间,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仅仅三年。“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道。但更多的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好的、善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这段话用今天的话来翻译就是:“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能享有独立行动的权利,因而只有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要看一看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时间的遵照父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话,就可以称他是孝子了。”

    关于“孝”的话题,在《论语》里提到的很多,孔子和他的众弟子也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讨论。那么在这段话里,孔子不可能想不到这话中存在的两个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

    其一,“父在,观其志”,既然因为父亲在世,限制了儿子的主动权,那么做儿子的是不是有可能出现言行不一的表现呢?他有可能给人的感觉是志向远大,但是实际上有没有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呢?所以看他的志向一定可靠吗?

    其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父亲去世了,儿子可以展开手脚去做了。但是如果遵照父亲在世时的规范去做的话,是不是就不管父亲的做法正确与否都要遵守?如果儿子有更好的做法能不能替代父亲曾经的规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岂不更好?

    我想孔子应该是明白这两点的,那么他这段话的意思是不是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思体会呢?通过细读,我发现以上疑点是不存在的。

    先看“父在,观其志”,孔子应该是说,当父亲在世的时候,做儿子的应该以父亲言行中好的方面为榜样,形成自己远大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打算和计划。

    那么我想,孔子肯定也从另一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要让儿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规划,做父亲的就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记得自己是孩子的榜样,不可走歪门邪道,否则贻害无穷!

    从这一点来说,孔子的这句话不正和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这句话相吻合了吗?

    再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应该不是提倡那种一味的愚孝,明明当父亲的在世时是个盗贼,明明他有家暴行为,明明他不思上进,难道还要儿子按他的样子去做,而且父亲去世了也要保持好长一段时间遵守老子所有的规范吗?

    那肯定不是。在这里,孔子一定说的是父亲行为中那些好的方面,做儿子的不要丢失了,要保持这些优点,作为自己一生的指导。

    另外,人类毕竟是进化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是历史的必然。假如儿子有了很好的做法,思想认识有了更大的提升,是不是还要人家固守老一辈的传统观念,束手束脚不可改变呢?

    比如科技的发展影响到了农村种地,做儿子的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废弃了老一辈的传统做法,要来新招了。你能说这是不孝吗?

    孔子没说做儿子的可以做得更好,并不代表孔子反对。我想自古以来,许多人应该是曲解了孔子的意思,把孔子说的,继承父亲好的做法,不要丢掉优良传统,理解为各方面都要按照父亲在世时的做法去做,丝毫不可改变。

    也正因此,孔子的思想被封建统治阶级断章取义,挪为自己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麻痹了广大劳动人民,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那么作为现代人,在读经典的时候,应该学会真正领悟孔子思想的精髓,不能人云亦云。别人批判,你也批判,完全没了自己的思考,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这是孔子的悲哀,更是我们现代人的悲剧!


    无戒训练营  15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管理有道工作室:我觉得这句解得太勉强了。我也一直不懂这一句,看过楼主的解释后,突然有点发现:子承父志,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在古代教育制度跟现在很不同,工作都是世袭的,父亲教儿子 儿子教孙子,大家都是专业人才,所以父之道是值得信赖以至于无改的。当然,这个无改并非静态不发展进步。比如司马迁,他家世代都是太史公(至于是不是所有儿子都承父业,没考证)。至于父在观其志,有句骂人的话叫不肖子孙,应含有未承父志之意。
      • 海燕麦萌:姐姐说得极是!曾经有位高中的老师也是刚认识的朋友吧,他批判《弟子规》一无是处,我就给他写了一信,反驳了他。结果他不理我了。真是好笑!很多经典虽然有时代局限性,但有很多其实是我们后人曲解了本意,断章取义了!
        芸窗月影:@海燕麦萌 一起多读书💪
        海燕麦萌:@芸窗月影 是的。我也要腾出时间来多读书。
        芸窗月影:@海燕麦萌 《论语》越品越有深意,不过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拿出更有力的论据,还是积累的太少了,阅读要加强啊!
      • 散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艺味深藏:👍👍透彻。学习了。🌺🌺🌺
        芸窗月影:@艺味深藏 谢谢,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

      本文标题:读《论语》学做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od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