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曾说过一句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能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今天在看《幸福的勇气》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这样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和我之前一直坚持的想法完全相反。
1.现在决定过去
在书里,哲人坚定的告诉青年,所谓的过去并不是无法回去,而是根本不存在。你所谓的存在的过去,只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进而编造出来的“过去”的故事。
拿我们知道的历史来说,它就是被当代掌权者不断篡改的一个巨大故事。一切年表和史书都是被篡改过的伪书,目的只是为了证明当代掌权者的正统性。
比如,某一个国家,某个武装组织策划了武装政变。一旦被镇压,政变以失败告终,他们就会以逆贼的罪名被写进历史。与此同时,如果政变成功了,政权被打倒了,他们就会作为对抗暴政的英雄,名垂青史。
再回到我们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是“我”这个故事的编纂者,为了证明现在的“我的正统性”,对过去随意的改写。你可能会说,记忆是真实发生的,这个总不能造假吧?
这个确实不会造假,但是我们会从过去发生的所有的记忆中,选择那些符合现在目的的事情,并赋予其意义,进而当作自己的记忆。而那些不符合现在目的的记忆,就自然而然被抹掉了。
2.编造的记忆
仔细想想,哲人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很多家长在批评小孩的时候,能找出很多理由,甚至很多年前的坏习惯都会给他拔出来,情侣之间在吵架的时候也是这样,为了证明当下的自己有理,或者正确,继而在整个记忆库里,搜罗到能达到自己目的的“过去”,尽管这些记忆是真实的,但它仍然是别编造的。
我之前的认知是,这些记忆不就是日积月累才引起吵架的原因吗?这不就是积少成多吗?
但是按照哲人的观点,过去不存在,“现在”决定过去来看,这些所谓的理由都是借口,找的这些原因也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不是出在“过去”上,而是缺乏应对“人生课题”的能力。
人生的课题包括三个: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当家长批评孩子或者情侣吵架指责对方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换个角度来想想,究竟是那些所谓的原因才造成的争吵?还是我们在用最简单的方法——发怒,来逃避自己不会“爱”的课题呢?
3.现状是过往的积累
哲人的这个思想没毛病,至少我是认可的。但与此同时,关于“现在”还有另外一个定义,所谓的现状就是过往的积累。
这个观点来自于李笑来,它脱胎于《把时间当做朋友》里的一个重要的底层逻辑:一切都要靠积累。
对应到“现状”上,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这都是过往积累的结果,从这里我们还是能感觉到“过往”是存在的,不然怎么会有现在的结果呢?
但是,李笑来在给出这个定义的时候,不是在让我们悔恨过去,而是说,既然一切都要靠积累,现状又是过往的积累,也就是说想要瞬间改变现状是不可能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未来的现状。归根结底,还是做好当下的积累。
总结一下
关于“现在”和“过去”,哲人和李笑来都给出了自己解释,看似有点矛盾,但仔细想想又不矛盾。
1.哲人说,过去不存在,现在决定未来,它的底层逻辑来自于目的论,目的是要让我们直面人生的课题,而不是为自己处理不好“人生课题”找借口;
2.李笑来说,现状是过往的积累,底层逻辑是一切都要靠积累,目的是让我们活在未来,在通往未来的现状的路上多一点耐心。
我现在的思考:
在技能的习得方面,践行现状是过往的积累;在人生的课题上,践行哲人的目的论,因为这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清问题的本质。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