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第二章大约八千余字,主要叙述白嘉轩下雪天偷偷去请阴阳先生,在路途偶遇疑似宝物珍草的东西,无法辨别真伪,于是想到了姐夫朱先生,不禁一悦。随即把朱先生推出,一番浓墨重彩的介绍。
此前曾看过一些评论,对朱先生这个人物给予了高度评价。朱先生自幼聪灵过人,中秀才、中举人,虽因为父亲守灵尽孝耽误了赴京会考,但仍有大好的仕途机会,怎奈他坚辞不受,看淡世俗的功名,宁可在乡间操办白鹿书院,传道授业解惑。他的一些修为,被乡亲们传诵着,誉之为神。也成了白稼轩心中的圣人,打心眼里崇拜。
作者在这一章有一段高论值得人们咀嚼:“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与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于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这是圣人姐夫的名言之一,乡间无论贫富的庄稼人都把这句俚语口歌当经念。当某一个财东被土匪抢劫了财宝又砍掉了脑袋的消息传开,所有听到这消息的男人和女人就会慨叹着吟诵圣人的这句话来。人们用自家的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的许多银钱催命的事例反复论证圣人的圣言,却没有一个人身体力行。凡人们兴味十足甚至幸灾乐祸一番之后,很快就置自己刚刚说过的血淋淋的事倒于脑后,又拼命去劳作去迎接催命的鬼了,在可能多买一亩土地再添一座房屋的机运到来时绝不错失良机。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真意实行,这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
要说普通民众为了活着,活的体面自尊一些,非常辛苦的挣钱置地买房其实无可厚非,并不是有意不遵从圣人的提醒,而是为自己和后辈们活的滋润一些。倒是那些贪得无厌,靠权力靠其他手段或者坑蒙拐骗发财致富的人应该反省。如今许多贪官污史在人前说得天花乱坠,堪比圣人,但罪行败露时始知污浊不堪。圣人的规劝大约最适合他们。
由此还联想到,人们因病住进了医院,或者去参加某些中途夭亡人的葬礼时,都会感叹健康高于一切,身体不光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人生幸福快乐的源泉,而一旦离开医院离开火葬场又不顾一切的投入工作,投入竞争的环境之中。人们总是报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为了名利地位奔波不会立刻倒下,那些贪官污吏们也侥幸自己不会马上被抓,能多捞一把是一把。
看完第二章有点不太满意的是,觉得作者在刻意把那个在雪地里发现的“宝物珍草”往白鹿上靠。画一个植物像白鹿实在勉強,文中的叙述与过渡亦不是很顺畅。这大约是我做律师久了,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逻辑思维在评价文学作品吧,所以我编起故事来非常的难。
不管咋说,我不是写文学评论那样的文章,只是读后感,有什么想法就直抒胸意,有些认知也可能与名著本身相去甚远,请读者和文友们见谅!世间圣人越来越少,还是做一个善良的凡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