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与6岁的明仔(化名)第一次沙盘游戏之后,我邀请明仔的妈妈走进咨询室,刚关上门,准备开始,小家伙推开门,喊着
“妈妈,我有话跟你说......”
可能是担心孩子一个人,又觉得对我有歉意,明仔妈妈站起来的同时,嘴里有点责备地说
“不是跟你说了不要来打扰我和老师谈话吗?”
明仔转身就跑,明仔妈妈也跟着走了出去,到他的身边:
“你在这里好好玩,我跟你说过打扰别人是不对的”。
明仔没出声,妈妈走了回来,我也站起身来,对着明仔妈妈说:
“你要不回去跟孩子说,‘妈妈在这里,三十分钟后我和老师的谈话就结束了,有什么话我们一会再说。’”
明仔妈妈楞了一下,还是转身如我说的那样照做了。在我刚坐下去的时候,听到明仔带着奶气乖巧地回答:
“好”......
与明仔妈妈谈话的过程中,明仔妈妈说孩子有时候像是听不到她的话一样,会反复问一个问题,比如:
明仔:妈妈,要是别人把我的头打出血了呢?
妈妈:你要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
我在询问明仔妈妈为何如此回答的时候,明仔妈妈说,对啊,难道要鼓励他打架吗?我微笑着“嗯”,然后示意她继续说下去,明仔妈妈说明仔是假想出的这个问题,自己总有告诉他不能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可是明仔还在反复问。
明仔(好像没听到妈妈的话):要是他把我的头打出血了呢?
妈妈(嫌啰嗦):那是他的不对。
我“嗯”了一声,明仔妈妈看我好像没什么反应,又接着说,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反复问我这个。我又“嗯”了一声,说“你有点不耐烦吗?”明仔妈妈没有接我的话,说孩子依然在问。
明仔(不依不饶):他把我的头打出血了呢?
妈妈(不耐烦):那你要打回去,要保护好自己。
我打断了明仔妈妈,问道“所以你不耐烦了吗?”
明仔妈妈有点不太情愿的说“我是有点不耐烦......”
我说:“你现在好像觉得自己当时有点粗鲁,有点自我责备吗”
明仔妈妈点了点头。
因为只是跟明仔妈妈沟通孩子的情况,于是,我并没有打算就此更深入的探讨下去。我让明仔妈妈思考了一个问题:“不妨在头脑里想象一下你就是这个小孩,头被同伴打出血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场景,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明仔妈妈重复了两遍这个问题,沉思了一会说:“我会觉得那个小孩很可怜,很无助,需要帮助。”
我追问了一句:“你觉得你孩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怎样的心理呢?”
然后她告诉我说“老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孩子问那个问题的时候会在脑袋里出现那样的画面,他很无助,想要求助于我。而我好像没有看到孩子的需要。这,我以后不能这样了。”
我微笑的回应了一下:“嗯,也许你在学会静下心来看到孩子的需求。”
明仔妈妈说:“你现在这样分析,我能明白,当时的时候我怎么会想这么多,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我可能也没法想这么多啊。”
其实在我心里有了一个假设“这位妈妈共情能力并不差,但没有看到孩子这方面的需求,也许是因为她过去的某个心结不愿意让她看到”,但我依然微笑着说:“没有关系,你就当这是一个技能,一次没掌握,多练习就会好的...”
谈话结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