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读书吧书单
《追风筝的人》:一个纯净的灵魂,一次回归自我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一个纯净的灵魂,一次回归自我的救赎

作者: 陈淮念 | 来源:发表于2017-10-18 12:21 被阅读377次

    文 | 陈北宋

    追风筝的人.jpg

    在我每日接送孩子去学校的路上有一座还没建成的大桥,桥的两头被工地上常见的蓝色板子挡着,机动车无法进入,只有行人能够走的进来。不通车辆的桥身形成了一片宽阔的小广场。桥的地势较高,从桥上俯瞰下去才能看到树的顶端,桥下是清澈的河水,上空就是高高的蓝天。

    因为地势开阔,这个桥成了老人们放风筝的乐园。之前我对高高漂浮在空中的风筝熟视无睹,还常常腹诽这些风筝有时会挂在电线上,很危险。最近却常常忍不住抬起头,看着那些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风筝,脑海里出现的是《追风筝的人》里那个心地纯良的追风筝的男孩,哈桑。

    我所读过的第一部以阿富汗为主题的小说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座,全文时间跨度三十年,并罕见地以战时的阿富汗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那个年代阿富汗人民的生活。

    《追风筝的人》以新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这部小说流畅自然,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斯坦人,这才是文学的魅力,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评论来自网络

    网络上关于本书的评论,也是我对本书最直观的印象。这是我所读到的第一部以阿富汗为主题的书籍。

    一个地位低下却纯净高贵的灵魂,哈桑

    哈桑是作者阿米尔家佣人阿里的儿子。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以为普什图人,是法官的儿子,一个成功的地毯商人;哈桑则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哈扎拉人,跟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也是阿米尔家的仆人。

    哈桑一出生母亲就抛弃了他,留下他和父亲阿里一起生活。阿米尔的父亲给他请了乳母,这个乳母曾经哺育过阿米尔。“吃过同样的奶水长大的人就是兄弟”,阿米尔的父亲这样对阿米尔说。

    哈桑从小就表现出了对阿米尔的绝对忠诚,他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阿米尔”,他的一生都将阿米尔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主人,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和尊严维护阿米尔。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忠诚的告白。

    但阿米尔却从未将哈桑当成兄弟,他甚至从没将哈桑当成朋友。尽管他是一个孩子,但阿米尔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因此在开哈桑玩笑或捉弄他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

    乃至斗风筝比赛结束后,阿米尔看到哈桑为保护追到了的风筝被阿塞夫强暴的场景,懦弱地跑开了。而阿米尔的心里活动是:他只是个哈拉扎人,不是吗?可是,对父爱的渴求、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自保并不能笼统地说是人性的恶,阿米尔只是表现出了人性中本来面目。

    而因为知道哈桑被胡塞夫强暴真相的阿米尔,因为心生愧疚无法面对哈桑,设计诬陷哈桑偷了东西,迫使哈桑和父亲阿里离开阿米尔的家,回到哈扎拉人聚居的地方。这体现了人性的劣性战胜了善。

    哈桑知道这一切。他知道阿米尔看到他被胡塞夫伤害却一个人逃走;他知道阿米尔为了赶走他诬陷自己,但为了保护阿米尔他承认自己偷了东西,就这样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将阿米尔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犹如对母亲一样的依赖。他心甘情愿地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哈桑一生都在为阿米尔牺牲,体现了一个孩子到一个男人不变的忠诚与正直,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

    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性中的大善,却与民族、宗教和等级等全部无关,他是哈拉扎人,是什叶派,是富家奴仆,没有金钱地位,没有接受文化的机会,可是他勤劳勇敢、忠诚正直,拥有赤裸裸的原始个体所具备的一切完美特性。

    回归自我的救赎之路

    此后的阿富汗陷入战乱,阿米尔和父亲仓皇中逃到美国,他在美国上了大学,结了婚并成为一个作家。三十年后他接到父亲好友拉尔汗的电话,让他回到阿富汗喀布尔,“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拉尔汗知道哈桑和阿米尔之间发生的一切。他还知道哈桑其实是阿米尔父亲和阿里妻子的孩子,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知道父亲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的软弱自私像极了不敢承认哈桑的父亲;而哈桑的正直勇敢却深的父亲的喜爱。

    哈桑和妻子为了保护阿米尔的家被塔利班杀害。“他只是一个哈扎拉人”,因为严酷的种族歧视,杀害哈桑的人竟然被宣告无罪。而哈桑的儿子,则被送到喀布尔的一个孤儿院里。拉尔汗让阿米尔回国,就是为了让他回喀布尔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为了从胡塞夫手中救出沦为舞童的索拉博,阿米尔被胡塞夫毒打。索拉博在关键时刻用弹弓打伤了胡塞夫,两人得以出逃。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收养了他,并在一次追风筝的过程中承认了哈桑的正直勇敢,使索拉博恢复了笑容。

    累积多年的忧郁和自责在那风筝翱翔在空中的那一刻释放,阿米尔终于驱散了第一次追风筝时笼罩在心灵的阴霾,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拯救了自闭的索拉博。他表明决定要向哈桑当年忠于自己一样,永远关爱索拉博,逐步实现个人美好人性的回归。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对一种希望的寄予。风筝,成了救赎灵魂的上帝。

    小说的叙事特色

    小说采用倒叙,直接写出自己多年以前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从而引出整部书的叙事。除了大量的对话,独白也是《追风筝的人》的特色之一。

    独白类似于自言自语,讲述者直接向读者表示内心的思想活动,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作品从一开始就采取成年人有条理的严密老练的叙述风格潺潺讲述自己的经历。读者能够通过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独白,强烈感受到他在童年时期,因为父亲对仆人哈桑的温情,使得他满生妒恨,一次又一次的嘲弄哈桑并想独占父爱的自私,也能被阿米尔为救出哈桑儿子索拉博不顾危险再次回到故乡的勇气而感动。主人公的独白使读者深入其内心世界,感受着主人公对父亲的敬爱、对哈桑的愧疚、对拉辛汗的尊敬、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疼爱。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使读者透过故事进一步领会到“自我救赎”的主题内涵。

    读完此书,有一个很深刻的想法:“所谓文采,并不是辞藻多么华丽,而是在清楚表达自己的同时,使读者读起来流畅舒服”。《追风筝的人》便是如此,全文语言清新自然,质朴却感人至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读书不多的老少女:胡赛尼的书都很有看头。
        看了《追》后欲罢不能,又去看了《灿烂千阳》,接着是《群山回唱》,可能修炼不够,后来多主角的结构让我有些接不住了😁
        陈淮念:@乔一念 嗯,翻译很精妙
        乔一念:@陈北宋 我也把他的书都看了一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翻译很重要,这本书的译者也很厉害。
        陈淮念:@浅灰与初见 嗯,改天我也找来看看
      • 帝天宇:异国他乡的悲哀
        陈淮念:@帝天宇 这本书其实要表达的是人性,最终人们要追求的是超越宗教、财富、地位等等一切障碍的心灵平等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一个纯净的灵魂,一次回归自我的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ms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