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年终征文活动专题书评影评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齐帆齐微课
书评|《妈妈知道怎么办》: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书评|《妈妈知道怎么办》: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 天涯牧星 | 来源:发表于2022-01-12 23:56 被阅读0次

文/天涯牧星

网图

我的同事小赵,单亲妈妈,平时工作特别忙,白天让阿姨带孩子,晚上下班后回到家自己哄孩子。

一天,小赵一脸疲惫地和我抱怨:“小余,你说管孩子怎么就那么费劲呢?我白天上完班,已经很累了,每天还要催他关电视睡觉,为什么孩子总爱拖拖拉拉的,我也一肚子气!”

原来,孩子晚上坐沙发看动画片,说好8点关电视,到时间不肯执行。妈妈上班非常累,下班还要陪孩子玩,还要天天为孩子按时睡觉,反复催好几次。

孩子根本不听,听不进去,作为妈妈经常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控制不住地对孩子吼叫。

这样的场景,作为妈妈的你是不是也经历过呢。同事小赵的问题其实焦点在于妈妈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妈妈要怎么说,孩子才更乐意听,听得进去呢?妈妈要如何听,孩子才愿意说他的心理话呢?

来看《妈妈知道怎么办》,这本书的作者是王小骞,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中科院心理所“婚姻与家庭心理辅导师”,中国妇女基金会“家庭成长计划”爱心推广大使。

她著有《妈妈知道怎么办》《独木桥自横》《骞言万语魅力家居》。她的这本书融入心理学、脑科学,还有经济学和管理学,可以为你提供许多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

在众多育儿方法中,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可以说是其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同事小赵为什么屡屡与孩子沟通失败呢?

一、与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

同事小赵作为单亲妈妈,白天由阿姨带娃,晚上自己回家带,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带娃,并未学习过有关沟通方面的理论知识,导致问题出现,不知如何解决,只得向我抱怨。

她沟通失败的原因首先是缺乏有关沟通方面的理论知识。

二、与孩子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书中指出:

1.与孩子有效沟通能让妈妈不吼不叫地让孩子“听话”。

2.与孩子有效沟通才能和孩子达成有效共识。

3.与孩子有效沟通能决定他变成什么样的人。

那具体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三、有沟有通—孩子愿意听,愿意说。

1.“55387定律”:即55%+38%+7%=100%。55%是沟通中的态度,包括动作、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7%是说话的内容。

这是一条关于沟通的黄金定律,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知道并熟练掌握的,它就是著名的55387定律。

这条人际沟通定律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被广泛用于职场培训,后来也被用到家庭中。

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同样是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的,是扎扎实实的人际沟通。

这条定律告诉我们,我们曾习惯于认为与他人沟通中占重要作用的说话内容对沟通效果的影响仅占7%,而我们忽视的很多语言以外的东西如态度、肢体语言、面部神情以及仪表是否恰当、得体、语气、口吻占比达93%。

再来想想我们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习惯聚焦说话内容,对态度、语气并不在意,往往会不耐烦、否定、责怪,所以难怪孩子听不进去。

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界有个共同的观点认为,孩子是情绪的俘虏,他们捕捉到什么情绪就会和什么情绪联盟,敏感而精准。

所以知道了沟通的黄金定律55387后,妈妈要有意识地管理自己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口吻和态度,在与孩子沟通时运用这个沟通定律。

2.“拉波波特法则”:让你和孩子达成共识。

世界著名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法则,用四步告诉人们,如何沟通才能避免争吵,达成共识。

第一步,将对方的观点复述一遍,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明白他的看法。

第二步,提出对方观点中我们认可的部分,让对方认为我们足够理解他。

第三步,告诉对方,这些我们认可的观点中看到了什么,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第四步,提出我们的反对观点,并给出充足的理由。

需注意的是,前三步必须走扎实了,第四步—提出反对意见,才有可能实现。有了复述—理解—认可的铺垫,当我们提出反对意见时,对方会不知不觉地带入一种反省的状态。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了。

(场景模拟:妈妈带着三四岁娃从超市出来,手里满满当当提着东西,这时,娃两手一伸:“妈妈,抱抱!”

妈妈不耐烦地说:“你自己没长腿吗?”

孩子一愣,继续说:“妈妈,我要抱抱!”

妈妈更烦了,语气不好大声说:“你没长腿吗?我两手都拿着东西,很累了,你爸也不来接我们!”

孩子委屈哇哇大哭。)

利用“拉波波特法则”重新推演一遍。

孩子说:“妈妈,抱抱!”

妈妈:“哦,想让妈妈抱抱呀!”(复述)

“宝贝,你是不是走累了?”(表示理解)

“咱俩走了这么久,确实挺累的。”(肯定感受)

“妈妈也累,而且手上还拎着东西,没法抱你呀。宝贝,再坚持一小下,马上就到车上了。”(提出反对意见,给出充足理由)

如何这位妈妈能这么和孩子沟通,孩子肯定不至于大哭的。

3.正向激励:你和孩子说的话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母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有魔力的咒语。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明亮的、正向的、激励的、赞赏的好咒语就会牵引孩子往上走,蓬勃生长。反之则起相反的效果。

在诸多好咒语中,作者推崇“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但我永远爱你这个人”,这句话充满了智慧。

当孩子出现需要管教的行为时,我们批评孩子时,孩子会产生疑问,“妈妈还爱我吗?”为了不破坏孩子心中的安全感,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说这句话。

4.同理心倾听—真正地听孩子说话

父母要做到:

(1)认真看着孩子的眼睛或眉心,不打断孩子。

(2)等孩子说完,简单重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或者半句话,

(3)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

(4)保持语气平稳、态度温和。

(场景模拟: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个小男孩,问:“你长大之后想要做什么?小男孩说:“要当飞行员。”

林克莱特说:“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天上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要怎么办?”

小男孩说:“我会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听到这,观众哄堂大笑,有人说:“这孩子只顾自己逃命呀”

林克莱特又问:“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小男孩握紧拳头说:“因为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

这时观众一时鸦雀无声,几秒钟后,爆发热烈的掌声。)

这个故事里,现场观众还没等小男孩说完话,就用自己的主观想法曲解他的本意,这是优越感倾听。而应该用同理心倾听,让孩子把话说完,把事情说完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

5.“你信息”提问和“yes,and”表达

(1)“你信息”提问。对孩子提问要用“你信息”,让渡自我,把说话的主导权交给孩子。

(2)“yes,and”表达。先用yes对孩子表示接纳和肯定,再通过and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孩子还原事件的真相。

(场景模拟:有一天,作者的女儿早早在幼儿园被别的小朋友咬了,那个小朋友把早早的腮帮子和手都咬得青了两大块,牙齿印清晰可见。

下午作者去接女儿放学,一眼就看到了他脸上的牙印,作为妈妈,作者整个人都愣在那里,满脑子的想发生了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谁欺负了孩子?这一系列的问号在作者的脑海里涌动,作为妈妈,她的心像被针扎一样。

那妈妈应该怎样提问才能最快弄清事情经过呢?

第一种使用“你信息”提问法。

妈妈走到早早旁边,慢慢蹲下来,摸摸她的脸,问:“早早,你和妈妈说说,这个脸怎么回事啊?”

早早说:“睡午觉的时候,我旁边的小孩咬的。”我问:“你告诉妈妈他为什么要咬你呢?”

早早说:“他也不是故意的,他是跟我玩着玩着不知道怎么玩好就咬了我两口。”

接着我又问:“你为什么不喊老师呢?”

让我妈妈没想到的是早早回答说:“别的小朋友都在午睡,我要是大喊大叫的话会把大家吵醒的。”妈妈听完非常感动。)

在这里,用“你信息”提问,妈妈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是温和纯良的。而不是主观臆断推断出,咬人一定是坏孩子,而自家孩子不吭声就是软弱。

我们再来看文章开头同事小赵的问题,孩子做事拖拉,妈妈靠吼。

如果同事小赵懂得了55387沟通的黄金定律,她应该慢慢走到孩子身边,摸着孩子的头,用柔和的语气对孩子说:

“宝贝,咱俩刚才不是说好了,看电视到八点就睡,你看现在已经八点了,你是不是要说话算话呢?”

如果妈妈能用这个语气和孩子说话,孩子接受度就会高很多,即便孩子对动画片仍爱不释手,孩子不能马上关电视睡了,孩子可能会说:“看完这一集,行不行?”无论如何,这样的沟通也不会是鸡飞狗跳的。

《妈妈知道怎么办》这本书除了详细阐述几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之外,还对父母的情绪失控的原因及如何有效控制情绪、如何应对孩子哭闹及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等方面,通过案例引导,详细阐述行之有效的方法。

面对育儿难题,妈妈不怕,因为《妈妈知道怎么办》。

齐帆齐第四周打卡书评第十二篇3310,共20235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妈妈知道怎么办》: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ng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