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房表妹小荷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肤白貌美大长腿,985大学毕业后留在魔都外企,一路披荆斩棘,三年升主管,五年升经理,去年索性自己创业。
过年回乡相约见面,酒过三巡聊起恋爱。
小荷的前任们,就是她逐渐跳出市民阶层的打怪升级之路。
跟第一任男友逛遍半个地球见世面,跟第二任男友学会奢侈艺术品鉴及钱的千万种变化,跟第三任前男友走进上流社交圈,漂亮有才华很快便被接受,通过结识到的资源,开始创业。
“但始终是圈外人。”小荷说“因为没有Title。”
是啊,小荷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九族里没一个身家过亿的,她的Title只能是某人的女朋友。
这已不是单打独斗几年就可以跨越阶层的年代了。
“女版于连”,小荷给自己下了定义,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我回到家,翻出已经积灰的《红与黑》,又读一遍。
为小荷不幸,却为自己庆幸。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183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于连,从连木匠爹都不待见的贫农,一步步爬到贵族阶层的故事。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
直到今天,我们仍将凤凰男叫做“当代于连”。
小说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三:
一是详尽的心理描写,详尽到可以当做心理学教科书来看,深度的挖掘上远超出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二是新颖的爱情观,司汤达提出一套爱情理论,将感情上升为理性科学。他把爱情分为四种类型:激情之爱、虚荣之爱、肉体之爱、趣味之爱。同时他把爱情的产生分成七个阶段:惊叹、幸福、希望、爱慕、性、怀疑、和解。这七个阶段在《红与黑》中完美呈现。
三是写实的社会群像,天资聪慧并怀揣野心的于连通过两个女人,走进上流社会,并在名流中接触到不学无术的富二代,精明善舞的新兴中产,贪污受贿的要员,策划政变的高管……与200年后的今天,别无二致。
而这些通过于连的上升之路,一阶一阶的逐步展开。
第一阶:有文化的小市民
于连,法国边陲小城木匠的儿子,英俊而精明,但身体单薄,不事劳作,老木匠对这个儿子十分不待见,常打的他满院子跑。
于连不甘心做木匠,他学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样谦逊而自尊,认真的跟邻居学拉丁文,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做神父跳出市民阶层。
第二阶:入场券
市长想聘请家庭教师以彰显身份,于连因懂得拉丁文被举荐。
可是于连那坑娃的爹想从中多贪,市长气愤的几近放弃。
好在于连机灵,与市长单独见面时,跟木匠爹划清界限。
市长开心的要他第二天就搬家过来上班。
于连挣脱了原有阶层,获得了晋级的入场券。
第三阶:站稳脚跟
进场容易,留下来难,首先要搞定市长两口子。
于连通过炫技能和卖萌征服这家人。
首先为让市长信服,他拿出《新约》让孩子随便挑一段,只说一个字他便能用拉丁文把整页流畅的背下来,市长发现自己赚到了宝。
对于充满戒备的市长夫人,他说:“我平生第一次进入陌生人家,心理害怕,需要你的保护,在开始几天还有很多事需要您的原谅…我的哥哥经常打我,如果他们说什么坏话你不要相信…”
第四阶:获得助攻
于连在市长家平稳度过适应期后,决定再进一步,目标锁定市长夫人。
这时,市长夫人已对他充满好感,根据司汤达的“爱情理论”,首先夫人对于连身份与气度的强烈反差而“惊奇”。
之后两人散步、教学、共处等恋爱养成,夫人“幸福”的如花儿一样。
漫漫夏日,市长外出,夫人 “期待”与小教师每时每刻泡在一起。
越相处,越觉得这个小教师温柔而坚毅,“爱慕”到五体投地。
终于某天夜里,于连抓住了夫人的手,爬进了夫人的房,两人有了肌肤之亲。
好巧不巧的,这时夫人的娃病了,笃信宗教的夫人“怀疑”这是偷情的惩罚,决心斩断情丝。
可情丝难断,娃的病好了,夫人再次投入于连的怀抱。
整段情事,坚决贯彻了司汤达爱情论的七阶段:
惊叹、幸福、希望、爱慕、性、怀疑、和解。
仔细想来,套用在今天也屡试不爽。
第五阶:强强联合
市长夫人陷入爱情后,竭尽自己所能打造于连,为之铺路。
于连也各种争气,走的又快又稳,两人强强联合,造星进展神速。
比如教皇来该市参观,市内要组织带有Title的全明星仪仗队欢迎,相当于贵族子弟和精英才俊。
于是夫人背着老公,给于连找来假Title安插进名单,又跑到黑市买来象征荣誉与地位的礼服,把于连送进小贵族团体。
于连也尝到荣誉的滋味,被贫穷限制住的想象力进一步扩张,看到了更上层的阶梯。
特别是这次活动,让他阴差阳错的认识了教皇,并为后来进入教会学校,进入高端贵族拉莫尔家埋下伏笔。
第六阶:沉淀反思
想成为大神,一路的向前跑是不行的,要适时回炉再造,就跟明星经常在巅峰停下来留学一个道理。
毫无悬念的,于连跟市长夫人的奸情败露,连夜逃跑,并通过介绍进入神学最高学府学习。
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品行杰出,总结经验,放眼更高的未来。
韬光养晦却才华横溢的于连很快获得校长的青睐,经常让他帮忙跑腿,于连也由此接触到主教等教会顶级人脉。
这些教会顶层与掌权贵族盘根错节,于连很快被推荐至权势熏天的拉莫尔伯爵做助理。
由此踏进顶级权贵的大门。
第七至十阶 战略升级
拉莫尔家这样的豪门能把人的小伎俩看得一丝不挂,于连想再向上走如登天之难,但他还是做到了。
招数上可以看做是市长家的升级版:先站稳脚,然后获得助攻,最后强强联合。
这时的于连眼界更宽,学识更好,再加上加强版的助攻:聪明美丽的拉莫尔小姐,人生巅峰触手可及。
可反转来了,这神转折与其说是阴差阳错,更像是命中注定。
于连终究功亏一篑。
《红与黑》流传200年,特别是当今的社会而更受推崇,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共鸣:
它描述出一个变革中的社会全貌,这里所有的人如主角一样栩栩如生,我们甚至可以在身边找到对应的人。
它展现出一个立体的人,这个人有理想,有才华,有野心,他为向上爬而精进图治,同时又不择手段。我们无法判定这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他只是一个人而已,如同正在努力绽放的我们。
它铺陈出爱情的样子,不论是心中的爱情,还是头脑中的爱情,不论于连更倾向哪一种,不论以何目的开始又因何缘由结束。那曲折婉转的过程,足以荡气回肠。
读书是讲缘分的,年少时初读《红与黑》,3页后瞌睡的不行,怀着对世界名著的憧憬好歹熬过了20页便仍在一遍。
可是今天看来,字字珠玑,犹如司汤达穿越到眼前,优雅而睿智的讲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他用40万字给了跨越阶层的完整攻略,末了,却狡黠的眨着眼睛问:“你真的相信,可以跨越已经固化阶层吗?”
《红与黑》,正在努力的年轻人,值得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