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刚刚写作的这些日子,我总是会纠结写什么样好?做什么样的选题?怎样对读者更加有用?结果就是我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了。
刚刚开始接触写作发现自己写的很烂,写不出大家喜欢的文章,好几次都不想写了,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刚刚写作时候发现激情褪去,坐在电脑面前会抓耳挠腮的莫名焦虑。
写自己的生活,思考平淡无奇,路人一个有谁会看,好像写的和他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读者不喜欢,阅读量也很低。
想写专业一点,好像自己啥也不太行,每天周而复始的就是重复那几件小事。
想写一些工具分享类的文章,好像很多人都会,继续重复一样的话题好像没有任何新意了。
看到爆款的文章觉得,这个话题我自己也会,但是我写了没几个人看。
于是开始自我怀疑:
发现写作真是太难了,不适合我,找不到内驱力,最后干脆放弃算了,个位数的阅读量坚持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不仅是我,还有周围很多人都是如此。
于是我想到了明白老师写作的第二节上面说的一句话:一切智慧都在历史当中。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遇到的一切问题,都一定有前人遇到过,并且有已经解决掉,记录了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内容,学习、思考、吸收。它就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于是现在的我每天都会去看明白老师、辉哥的文章,最近在看Scalers老师写的《持续行动》这本书。发现他们文章里面都提到一个点,他们最开始写作都是写自己擅长的领域,就写自己的成长。
我在看明白老师的文章《写作追求阅读量,我差点完蛋了》里面一段话:
我们内耗、纠结、矛盾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选择做一件内外不一致,知行不合一的事情,并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
一旦人开始选择做一件自己不喜欢或者违心的事情就容易放弃,因为他找不到自己的内驱力。
Scalers老师在《持续行动》这本书,这本书里面提到如果一个人要真正的成长,他就必须经历深度的思考和持续的行动。
他们最开始写作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不会刻意为了迎合他人,写自己不擅长的文章。而是从自身出发,写自己擅长的东西。
想着解决自己的的问题的问题同时可以帮他人解决一样的问题,可以让多少人受益。有没有适用于每个人的,并且可以把一个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并且在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特别别人特别难做的的一点就是:心甘情愿,为之忍受辛劳,为之长时间“坐冷板凳”。
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升上来,最重要的是要有长期吃苦的准备。
于是我现在写的文章,基本都是考虑怎么为自己先解决问题。就是先写自己,我在写作时候遇到的问题,我怎么去解决的。
我也能想到为什么现在自己的文章阅读量没有上来,其实就是因为文章的价值和能力是成正比的。正如昨天一个伙伴说的:其实就是因为段位不够。
有的时候我们文章写不好,确实是因为我们的选题有问题,文章写得苍白,也没有案例吸引读者,更加也谈不上给读者提供价值,所以写出来还是没有人看。
我现在的文章虽然写不好,但是我想的是,我还是可以帮到一些刚刚开始对写作有所恐惧不敢开始的读者,有的人也是因为看了我的文章过来的,例如昨天一个朋友也在问我如何持续地做一件事情?
我的回答就是:
从简单的入手。比如写作这件事,我认为就是先从自己擅长的开始写,降低自己的标准,比如每天就从100字开始写。
不要和别人比。因为你一比你就会焦虑,例如人家文章怎么可以写这么好,结构严谨,引用的论证那么精彩,但是人家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时候要告诉自己的就是多学习,多读书,多积累素材。
坚持不下去了可以看看《持续行动》这本书。
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尝试列出做这件事的十个好处和坏处,写完就知道了。
多问几个在这方面可以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因为你此刻遇到的问题,他们当时肯定也会经历过的。
写完我也就明白了,自己曾经纠结写什么问题,其实还是要从自己出发。解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自己。
因为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自己能给他人提供的价值才会更多,自己看的书多了,会的本领多了,积累了一些更多的经验就能帮到更多的人。
好了今天的文章写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