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睡得太晚,别爱的太满,别走得太赶
没有大哭或大笑的情绪跌撞,也无打开令人烦痛伤感的那口悬河,只有默默低头无伤地收拾封存回忆的行囊。
走到大四毕业生的宿舍楼下。一眼窥望,两旁都是寄发快递公司的临时搭建的工作站,还有站在那头四处张望的等待邮寄的回忆行囊。
神色不论多么淡定也难掩眼神中些许失落的大四师兄师姐一边匆匆互相错落身旁填写寄发快递的表格。
因为看到了结果,走到了结局,尝过那些分别之际的苦涩。所以亦不必一边走一边唱一边回头张望。
这里到底都不是自己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英雄本色2》中的一段经典桥段/台词:
“这里到底都不是自己的地方”
“有些人千方百计要离家出走,有些人想回去。有些人....连找个安歇的地方都没有。”
“还是自己的地方比较好。”
就算最敬爱的老师挽留的词藻多么优美;
就算最热心的宿管阿姨多么平易近人;
就算学校的《告全体大四学生书》多么的通情达理。
一件件行囊和包裹封装成盒。把记忆和留恋寄在一个名为快递的包裹里,就像把大学四年的东西封装在一个名为物品的盒子里,不免得伤怀,是不是意味着从学校教育马上进入到社会教育,从职场的业余小白马上要变成职业小白呢?
请记住,从此以后,不再会有同学的关爱同学,舍友的年度最佳舍友。老师的谆谆教诲师长,院长的叮咛嘱咐和蔼老人,朋友的肝胆相照兄弟,师兄的无私爱护师兄,师姐的纯洁友谊师姐。
无论进去过与否学校社团,黑暗与否的院校学生会。请记住,这段经历,它永远都会是第一次进入社会教育之前教会你成长的地方。以后你会无比珍惜,没有之一。
从我们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就像刚刚踏进高中又恍惚刚刚离开时一样。高三的结束好似孕育着一个新年的开始,同样,大四毕业的结束好似告诉我们要进行新一轮的开始……
我想范仲淹大概穿越未来经历了毕业,不然怎会发出“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之感叹呢?哦,登斯楼也,大概要改成,登高楼也,罢
不后悔,不羁扬,不怀伤
当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遇到一个在我拍照时帮我拉条幅的那一个兄得,我问他。
遗憾吗?
不遗憾。
后悔吗?
不后悔。已经走到这里了,想要不后悔就得一直走下去。只要路子是对的。就算有遗憾,那也遗憾过了,所以不能再遗憾了。“痛彻抑或善忘,你要去的地方”_途中_陈鸿宇
就算问过太多的人,他们都有一样的回答,同样的阳光且不屈。
擦干眼泪,背上行囊,至少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是在乎结果的样子,慢慢来,你要用你的行为让他们相信,有些事情,即使你已经很努力了,也不会实现。——途中最毒“痛彻抑或善忘,你要去的地方”
这是我在朋友圈中发过最毒鸡汤的一句话。
这就是你遭遇过最糟糕的样子?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你真的认为你一败涂地了吗?你真的以为你一无所长了吗?你要知道,置之死地之后,真的就只剩下“勃起”了。
一杯酒,敬远方,也带上回忆的与不屈的行囊
既然你已经丢了太多东西,那就不要再丢了。
既然你已经跌到了许多次,其实内心深处的你已经无惧跌倒了。
在《建军大业》中,南昌起义前夕,毛泽东同周恩来同志说过的一段话。周恩来问毛泽东,如果这一次再失败呢?年轻的毛泽东不无豪气的对志同道合的周恩来说:
如果说,我们现在经历的,是一场失败。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走出来的。
你要去的地方,不急,不慌,亦不怨路太长
再看一眼那破败的门窗,再寻一场春晴的邂逅,再无有年少时模样。
听这声,目望处,上课铃声响;抬起头,暮沉下,明日迎接曦光;走起步,一身萧瑟背起行囊就奔向远方。
要做,有目标的漂泊,要去,有理想的流浪,要走,脚踏实地的远方,一如看到年少梦想的曙光,你要爱,你永远都会到达的地方,一条路,自己走,才能不辜负渴望的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