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小羽(化名),是在一个幼儿园的国学课上。我是他的老师,他是我的学生。这个五岁的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据说还非常能吃。吃早点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样,但是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和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
别的孩子在读书,他却把书卷成一个长筒形的“望远镜”,从这个“望远镜”往外窥探着。加餐时,有的同学叫他“笨蛋”,他竟然毫无反应,依旧只管津津有味地吃他的水果。
第三次课结束时,小羽过来找我,说:“老师,我书上的名字掉了。”我点点头告诉他知道了,并答应给他写个新名字。
再上课的时候,我带了一个我亲手的名字,用透明胶帮他粘好。下课时,小羽来告诉我他家有很多恐龙,他妈妈说他是恐龙主人。我蹲下来,听他说了一会儿,发现他的眼睛里竟闪过一丝神采,原来他也是个会表达的孩子啊!
后来,我刚进教室,他就会主动和我打招呼,我在准备教具的时候,他从位置上走过来,来到我身边,和我分享他的恐龙故事。我蹲下来,很想抱抱他,当我用手摸到他的双臂时,我分明感觉到他的紧张,他一边滔滔不绝地和我说着恐龙故事,一边紧张地往后缩着身体。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矛盾的心情,但我知道可能拥抱对他来说,有点早,我松开了他,只是静静地听他说。
再后来,他不会再把书卷成望远镜了,但很多时候,仍然处于游离的状态,不知道我讲到哪里了。
最近的一次课,我们讲到古诗《游子吟》,我问大家:“提到妈妈,大家会有什么感受、想到什么呢?”有的孩子说感觉很温暖、有的孩子说感觉妈妈很爱她。突然,我看到小羽举起手,这是他第一次主动举手,我让他说说看。他站起来,非常流利地说:“我妈妈经常不回来,有一次到晚上也没有回来,我等妈妈,但是妈妈很晚才回来。”我楞了一秒,不知道怎么总结,突然我明白了,我对大家说:“小羽同学说得非常好,他表达的是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就像我们今天要讲的《游子吟》一样,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之情。”我看了小羽一眼,小羽轻松地坐下了。
在每节课读诵《三字经》部分,以前他要不就是趴在桌子上,要不就是东张西望。但是那天,他坐得倍儿直倍儿正,虽然嘴巴跟不上,但是手指一直在跟着读诵滑动,我仿佛看到了一种能量的流动,他的心,愿意和别人在一起了!
下课的路上,小羽端正坐着、认真指书的样子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不由地,我想起一个朋友说过的话,他说:“你以为是老师在教孩子吗?其实是孩子在教老师。”是啊,我只教给他一丁点儿东西,他却教我怎么与人打开心扉、怎么不带成见地看待每个人以及让我明白被看到有多么的重要,他用他的天真在回应着我,孩子们,你们真是上天派来的天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