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065/11a7c3f9670a9de9.jpg)
清晨刷论坛,看到有亦舒书粉掐《我的前半生》电视剧,说:这电视剧书粉早就哭瞎了,书里哪里贺涵这人什么事,这剧跟亦舒有一毛钱的关系?
不由地笑了,这就像当当年电影版的《流金岁月》,在锁锁与南孙之间生生加一个家明,搅和一潭幽潭,让人厌恶。用个不太好的比喻,亦舒的文字与改编的区别,就像亦舒在《流金岁月》中区家和蒋家对待钱财不同的态度。
锁琐初来乍到,舅妈一家人去喝喜酒,她留在家里,舅妈把家里大小房间和大门用大锁锁上。后来锁锁庆幸地说:万一那天大火,就没命了。而南孙说,她家正好相反,不设防,抽屉里少了钞票,只换佣人,不改习惯。亦舒的书就像蒋家,一切坦坦荡荡,看的过程韵味无穷,如明月当空;改编影视,限于编剧局限,有顶着剧名,人物变了,性格改了,搅和几把感情,加点醋料,变成了伦理剧蒙尘的珍珠。
亦舒的小说,无论是当年香港的改编,还是如今大陆的改编,都是讨不到让两闺蜜为一个男人,争抢一翻。如咖啡加盐,闻着香,喝着不对味。《我的前半生》书中,子君对女佣阿萍说的话,莫不是娇嗔可爱;电视上就算与贺涵说话,也没那股痴嗔。
韵味这东西,有的时候自然能感觉出来,无的时候,当然也就如同嚼蜡。韵味这东西,有的时候自然能感觉出来,无的时候,当然也就如同嚼蜡。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065/1636abe630246ccf.png)
2
书与影视创作最大成功点都在如何成就经典人物,展示内在精神。
如《飘》和《乱世佳人》,既是经典书籍,又经典影视作品。
不难看出,在电影中的费雯丽,就如书中的郝思嘉;书中的白船长,你能想到最适合的依然是克拉克盖博;还有梅兰妮,艾希礼,黑嬷嬷等等那么过了多少年,你依然想起都书本都有他们电影的形象。伟大的影视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它们克服种种水土不服,让更加具象的人物形象展示在我们眼前,书本最为精髓的东西呈现给我们。
书和剧,不冲突,水平高下,看功底,看造诣。
作为书粉,我一直奉劝看改编作品的人:看了经典的书,对影视作品少点期待;看了电视剧,看看原著也无妨。可能都有收获,也可能遇到雷。
然事实,未必每个读者都能做到如此超脱,心脏不够强大的书粉,可能时遇各种会让你发飙的事情:如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各种微信公众、论坛,充斥着对这剧的全方位的鸡汤。
闺蜜文、男友文、老公文、前任文、小三文·····
全方位分析,学习其中奥妙,领会精神····
做一个罗子君一样的女人,成为唐晶一样的职场精英,找一个贺涵男人,丢掉一个前夫,干掉如··的小三·········
强行把剧中的人物写一遍,360度无死角分析剧中人: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剧中人与现实人的关系,剧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看着这些,你会发现你可能看的是假亦舒的书。你印象中冉冉清韵的女主角,成了俗不可耐婆媳剧女主。顶着书中的名字,强行灌输鸡汤。大部分文章你甚至一看,就知道这作者从未看过亦舒。蹭热点,把观点加在偶像祖师师太的身上。
怎么忍?当然要掐,一定得掐,必须得掐,不掐还有还有资格爱豆的书粉!!!!!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065/2be4fa3713d43399.png)
3
然,影视与文艺不分家。书籍改编成为电视剧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远的有《聊斋志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近代的有巴金《家》《春》《秋》、林语堂《京华烟云》等等,国外有《乱世佳人》,《傲慢与偏见》,《冰与火之歌》等等,港台的有金庸、古龙、梁羽生、琼瑶、李碧华、梁凤仪等八九十年代改编的佼佼者,大陆也有钱钟书、二月河、王朔、石钟山等现代作者。基本只要是好题材,就有人青睐,会改编成为影视作品。
制作方当然要想尽办法播出,除了诗与远方,要投资收益。然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改编是好是坏,总有原著粉不满意的 !原著粉和剧粉之间的纷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来到网络时代,大规模掐架越演越烈。网文改编往往成为巨大的引爆点。
实际上网文因为发布平台特征与传统文学有区别。受众的读者更加广泛,囊括上网的大部分人群;读者更是包罗万有,当然少不了类似网络大V等意见领袖,有人发声,当然有人呼应,所以出一个作品掐一个。从书粉掐剧粉掐,掐演员粉、掐编剧粉、掐导演粉,掐到风生水起,日月无光········无非都是原著粉咽不下一口气,偶像作品被人毁,怎么可能坐得住!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065/1a9df299601ac874.png)
4
书籍是作者本人的独舞,好坏都在于作者本人,一个好作者是综合的。
改编小说是二次创作,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跟二次创作中编剧、导演、演员、后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都会导致一个作品的成败。
像金庸、琼瑶、二月河等人的作品改编也是相当广泛,作品改编有好有坏,参差不齐,各种创作穷处不断,见多了,书粉见多了,也就懒得掐。还有很多人的作品,改编时有惊艳之作。
如《幸福的像花儿一样》,电视剧改编相当精彩,孙俪和邓超在里面的精彩演绎,把追剧的人都陷入热恋当中。年少无知我,看了剧不满足,把石钟山老爷子的书挖出来看了。生生啃下了一颗大雷,把小心肝都炸没了。所以,有时候影视的精彩,并不会比原著差,超越与不足都有值得原谅的空间。
作家有高手,影视圈也卧虎藏龙。
作为作者,对于改编方面的态度,一直佩服金庸老爷子,他一向秉承:影视版权卖给你了,钱收了,你爱怎么改已经跟我没关系,无论还与坏,最好的方式就缄默。
但是如果你写我作品的衍生同人文,还要拍成影视剧,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一定要告到底,从根本上杜绝后患。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卖版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二次创作,跟同人作品没多大的区别。你写衍生同人文,再去做影视,这就跟原作者的利益有关系了。这是借我的作品发财!那以后影视作品改编谁还找我买版权啊,直接找你写不就行了。
所以衍生同人作品改编,先过来买版权再说。这与利益有关,同是也在保护自己的作品,创作不易,一笔一划都需要付出辛苦的老作,付出得到回报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065/d9ec9612c33d2bd6.png)
5
作为读者,原作者能卖钱,这是幸苦费,他们有这样的才华就应该配上这样的钱财。作为一个读者当然乐见其成。我一般不会因为剧中的人物命运,剧情去掐。改编影视,我基本当同人作品来看。
改得好拍掌,改得烂得,当看一本写的烂的同人文。
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损失,看书看影视无非图个乐趣。
有一种情况必须是我不能忍的,就是抄袭作品卖影视版权,拍成影视作品。这必须得死掐抄袭者、抄袭作品影视剧及演员导演,这断我爱豆钱财,叔可忍婶不能忍。更何况稍微有点阅历的读者都知道:
1、抄袭作品本不应该出版和卖电视剧,这是犯法,侵害原创作者的权利;
2、抄袭作品一般都是抄袭原著最精彩的部分,把人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好东西偷了,是断人钱财,偷人孩子没人区别;
3、抄袭作品就是走捷径,破坏原创的生存环境,扼杀原创,是毁坏中国文学。作为读者希望看到更加有创意,有趣味的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065/77622a33dad543c3.png)
6
中国电视剧改编网文最开始是从11年桐华小说网络小说《步步惊心》开始,到2012年顾漫改编2014年播出,开始全面进入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大潮。
最初的一批网络作者除了桐华、顾漫、匪我存思等人。其实还有不少优秀作者,如金子、大风刮过等等。她们很多早期混迹晋江文学,鉴于时间节点,因为题材,作品无法改编成为影视作品,如大风刮过,她的文风清雅,题材新颖,构思精巧,作品甚至影响一段时间的网络文学的风格。然而就因为这样,有些抄袭者钻进这些人的空子,各种抄袭,融梗,抢夺她们的作品出版、卖影视版权。如臭名昭彰的唐七公子,抄袭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今这抄袭作品已经全面改编电视剧、游戏、电影等等。
作为原著粉和剧粉可以因为各种不同观点掐架,唯独抄袭这样一块,作为读者,作为观众,我更期待的是杜绝抄袭,让原创者改善创作环境,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然后改编成影视剧。曾经亲历过唐七抄袭事件,也会替被抄袭者不值,气不过的时候当然也会披身上去掐。对于抄袭的作品,正常的读者,我会选择抵制,选择不去看。但是不会制止别人去看,因为这个世界还有一种生物,叫脑残,其中包括制作方和粉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