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村蓝楹/图/文
过了春节,游览梅城古镇接近了尾声。可我内心还有一个愿望,“去爬乌龙山”。
正月里,我和两位上海朋友曾驱车前往,不料玉泉寺大门口一张:“疫情期间暂停开放”的公告,让我们吃了闭门羹”。
游兴正浓,不甘心打道回府,我们站在乌龙山下,翘首遥望山泉淙淙,群山环绕,葱茏茂密的山脉,贪婪地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同来的“上海知青歌唱家”治国,浑厚响亮的声音:“乌龙山我来了”,“乌龙山我来了”在山谷中跳跃,回荡。我的思绪也随之飞上了山岗。
建德第一峰乌龙山,位于浙江省建德古镇梅城。是古代严州府最著名的一座山峰,古木参天,云雾升腾,海拔909米。传说“水浒传”宋江攻打方腊的战事,就发生在乌龙山上。久闻大名,近在咫尺,可疫情当道,只怏怏而返。
那日晴好,阳光和煦。询问过几位到过乌龙山的徒步者,了解了乌龙山的几条进山路线与徒步时间。因为几个喜欢徒步爬山的朋友,都陆续回家了。只好独自带上手机、食物和水,兴致勃勃地开拔。
沿着富春江游步道前行,清风拂面,野鸭成群,芦苇摇曳,渔船点点,不禁脑海里浮现出名人范仲淹,在梅城办学时,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吟诗前行脚步格外轻松。大约半个多小时的光景,我就来到了乌龙山。建德地区连降大雪,乌龙山顶白雪皑皑,琼枝玉叶,撒上金灿灿的阳光,如梦如幻,吸引来了不少前来观光的游人。
为了探秘前人的行踪痕迹, 领略自然最原始的风貌,我选择了古道进山。一路上水杉林立,怪石突兀,溪水潺潺,山道弯弯,让我目不暇接,感叹不已。
途中独自经过一大片墓地,有些毛骨悚然,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路旁的墓地里,一佝偻的身影在移动,心想:难道今天遇到鬼了?立马,出了一身冷汗,环顾周围一片旷野,我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心中暗想,“临危莫惜身” 顺其自然,也许是人生最好的择选。
顺着山路,我紧走慢跑,顿时生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很快爬上了小山头,更接近了墓地的位置,我擦了一把汗侧身望去,原来的“鬼”是一瘦弱的老年守墓人。穿梭在前人的家园,不时地停下来,清理打扫,守护墓地。
他挑着担子,前面箩筐里面放着扫把,抹布,铁铲等杂物,后面箩筐里放着个封闭的塑料水桶,走起路来,风吹两担,摇摇晃晃,深深浅浅,红色的背心罩在蓝衣服外面,在人烟稀少的旷野中,格外招摇,让人生出恐惧,在所难免。
放下心来,我急忙上前打探上山的详情,原来我才走了二分之一的山路,越往上爬,雪后湿滑,地势险要,有人已摔伤,劝我独自一人不要贸然。
虽说有惊无险,这一惊吓,却让我冷静下来,为自己的盲动汗颜。听从守墓人的告诫,我转道去了乌龙山南麓的玉泉寺。
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临时的竹仗助我,步履随石阶攀升,心情随景色变幻。我一鼓作气登上了浙西佛国玉泉寺。已是另外一派风景。
寺院里有为游人准备的长廊与茶水。我终于坐了下来,打开手机查看地图,显示已经走了20公里山路,历时6个小时,虽有些疲劳,但似乎游兴未尽。
我摘下帽子,理了理湿漉漉的头发,才发现帽沿上沾满了汗水,内衣湿透,毛线衫也湿漉漉的。
放下背包,感觉一阵放松,咕噜咕噜喝了一通水,一阵饥饿感袭来,搜索背包 ,发现带来的食物,中途小憩的时候,陆陆续续,都吃光了。心有不甘,再次全面寻找,发现背包的角落里,还潜伏着两个鸡蛋。
对了!一定是疗养院食堂的阿姨,早上打饭时,听说我要去爬乌龙山,趁我不备,悄悄地塞在背包里的鸡蛋。
真是雪中送炭!不禁让我想起,平日里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问寒问暖,关怀备至。
有一次,有个朋友赶早班车返回,她们竟急急忙忙煮好了鸡蛋,送到车站。冬日里在食堂吃饭,我胃不好怕冷,她们就把餐餐保温的菜饭,送到我的眼前。这何止是这一粥,一饭,这浓浓的关切,怎不让人泛起,阵阵亲情的依恋。
下山的路上,我远远望到,坐落在三江口岸的富春江,氤氲缭绕,风光旖旎,远处的塔,近处的城,江中的帆,宛如一幅绝妙的水墨画。
梅城长寿疗养院,就掩映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那红色的点点,时隐时现,似乎触手可及,但走起路来却是那么遥远。我走过了码头,又经过了驿站,才来到古城墙的下面。
好在,平时我有徒步的锻炼,路途崎岖,但胜利已经在不远处召唤。
犹如人生的梦想:美好又璀璨,但需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丈量,才能最终实现。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木,斑驳地洒在疗养院,大门前的沙发上。几个老年朋友坐在那闲聊。他们远远地看到了,一个身影在小山坡上移动,便认出是我。一走近大门口,他们便热情地打招呼,仿佛见到外出归来的亲人。
我一口气爬上三楼,把背包一放,肚子也开始咕噜咕噜地叫。
一股香醇绵甜的味道飘然而至,我寻着味道,猛然发现满满的一碗芋艿,用毛巾包裹着,放在我的桌子前,还冒着热气。我大呼:那来的田螺姑娘?雪中送炭!
我即刻起身,用手轻轻剥去芋艿粗糟温烫的皮,绵甜的芋艿,在口中融化。滑滑的,糯糯的,几颗下肚,犹如一只温润柔和的手,轻抚我疲惫的身心,犹如一抹明媚的阳光,驱赶着严冬的寒。
我依稀记起,黎明前,放在窗前的开水;春节期间,送过来的精美食物;我想起,默默资助敬老院的钱款。。。
我倚窗眺望,对面就是开阔湍急的富春江畔,野鸭成群,渔船点点,芦苇摇曳。
一只驶向兰溪的游船,正顺江而下,一串串灵动的水纹,在江面顺势扩展。日复一日,它们就这样悄声无息地流淌千年,前赴后继地传递着乡情的质朴与民风的良善。
2020/08/12写于杭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