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一本书。
在你感到孤独、苦闷、心若浮萍时,它会给你一片宁静心灵的美好世界。
它就像是童话里的那一朵鲜蘑菇,长在百年老树上,开一把小伞,能够为你遮挡深冬的寒流和仲夏的雨,让心灵有一处宁静的寓所。
对我来说,这样的一本书是米奇·阿尔博姆所写的《相约星期二》。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我跟很多朋友推荐过这本书,只是因为它讲给我们的不是道理,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与自己讲和,与生活讲和,与世界讲和。
书中记录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被查出身患绝症,一年后与世长辞。 作为老教授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在老师死后,将他的警示箴言缀珠成链,写出了这篇期末论文――《相约星期二》。
这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
我不知道以自己的阅历能够抵御多少风雨,但我知道它不足以带给我足够的心灵慰藉,无惧风霜。因为始终无法参透,看不明白。
作家刘瑜说: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而这本书带给我的就是让我学会那一点的慈悲与宽容。
当我被生活琐事所累,当我给自己画地为牢,当我陷入他人的地狱。这本书就像一个慈祥的长者,包容我的一切,让我学会宽容与慈悲。让我学会用一双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我能有一颗包容的心脏,与自己讲和。
我不知道以前自己哪来那么多的自信,总是有很多莫名的优越感。总是希望用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感,来凸现自己。后来我终于懂得,你没有多好,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优秀,自傲的背后是某种自卑。距离产生的只有隔阂,而不是优越。
米奇(本书的作者,亦是老人的学生),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然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的面对整个社会。
莫里老人的话让我能更坦荡地面对社会,从容地过活。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想明白了另一个问题:面对岁月的流逝,衰老,死亡时,我该如何自处。
以前我总是想要逃避这些问题,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为什么要想那么久远的事情。但是,如果想清楚了,会让你活的更加自在。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加珍惜生活。
有句话叫“你不会永远十七岁,但永远有人十七岁”,个人觉得不太喜欢,因为这句话中满是悲凉的意味,是面对青春逝去时的消极守候。
而从莫里这个快乐的老头身上,我学会了快乐地接受变老的过程。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会更加丰富。如果一直停留在二十岁,你就永远是二十岁时的那般浅薄。衰老并不意味着衰败,相反,它是成熟。
当在这个过程中你才更有可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
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这个老人就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