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惯性的生活方式转为觉性的生命,日常生活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信解以后,要加以扩大活用。常念大乘恒不舍离,在中国大乘中,很多人修小乘的,如念佛求往生。你忘了刚从极乐世界回来要做什么。
不能只为自己了生死,大乘是与大众一起了生死的。地藏菩萨讲得很清楚,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把自己的成就放在最后。这是一个观念性问题。
要恒不舍离,很难。遇到两个境界,一是成住坏空逼迫,要求自己赶快了生死。往生极乐,拿个保证书,本来无可厚非。二是度众生难度。习气要改,很不容易。
我们培养自己能独立修行的人材,非常难。实修弘法就很难了,从文字知见上来成立弘法非常容易。佛法是教觉悟的方法,修行中有哪些缺点,自己要避免、突破。
不是众生难教,是我们调不过来。心性中要调整的并不容易,彼此有认识的差距存在。通常人会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是我执我见。第一个重点,从我执我见去下手破。
破我执我见没那么简单,一个人身体上的虐待可以受得了,慧可在达摩处用身体虐待至诚供养。破我执我见,是针对心刺下去的,那种挣扎,很疼。
大乘保持不退,维持这种精神很不容易。第一,自己的利害会考虑进去,第二,众生难以教化也会考虑进去。有功无赏。度众生不做不知道,做了会很伤心。天真想法,遇到挫折就混乱了。我们看得很得很清楚,众生难度要度,众生难调要调。
自己了生死,不要说是自己在克服困难,等于克服众生困难一样。一个人负责总体的工作,所有工作不但亲自动手做,还要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分配给别人做,这样组织才健全。
人家帮你做事,你就没事了,你不能成长,还会扭曲。不但帮他种福田,还要纠正他,苦难对法身慧命有很大的帮助。一乘的修法与一般简单了生死的修法,不太一样。
心观法境界无有疑惑。法的障碍,我们观察不出来。法的境界无量无边,我们会设定在某个范围里面。日常生活中都在法的境界里,从日常生活中修佛法是最方便的,有些人还说没有时间修行,不是这样,他是没有时间修正法行。懂得随缘行,一切人事时地物都属于修行范围,越忙的人越好修行。
对于善知识的教法,他讲一个理论,或一个事相,能不能运用出去。如说修行,就是一心系念,把贯穿起来。现在有很多个善知识,资讯庞杂,构成不了系统,抓不到修法重点。资讯是教材,觉悟之法的法是方法,必须要有优良的方法。
要先确定先怎么修法,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少走不少路。如选一个,依止清凉国师疏钞,他在不在他身边,无所谓,完全投入在法上,会相应。找善知识,忙的是他,不是你,观机逗教;我们依教奉行,完全放下,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临济义玄当时三年种菜,三次向师父请法,都被打出来,后来在大愚禅师处开悟,好呆好成道。
修行走的路子与社会上教法不一样。师徒讲的是觉悟的教育,不是社会上的师生爱的教育。我执不能破,法执不能破,能成就什么?(海云导师讲华严,圆明心要笔记10.2)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