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内在意识可以改变外在命运。我就会这样认为,是不是我们越积极,我们的命运就会越好?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哪一个父母,不是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命运,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可能有的人会纳闷,我对孩子发出的期待是成为卓越的人,这是积极的预言,为什么孩子却非常普通,甚至是失败者?
那是你在意识上认为自己给了孩子正面的期待,但是在潜意识里却给他传递了负面的期待。意识层面的期待可能会起作用,但远远不如潜意识层面的负面期待影响更大。
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也是类似的逻辑,他们很少会真正的鼓励和认可孩子,他们只是在批评孩子不卓越,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逼迫孩子变得卓越。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失败,而另外极少数的人就在表面上成功了。孩子只是在外在标准变得卓越了,但是内心深处会无比自卑。
因为孩子会认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父母,不是他自己取得的成绩。是父母的管理与方法帮他们获得的成就。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成功之后,父母比孩子更激动,更兴奋。因为这一路上都是他们的陪伴与付出。
这又要提到“自恋”,父母满足了自己的自恋,他们认为自己的思路与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当他们的自恋高于孩子的自恋。他们会认为他们比孩子更好。
父母还会时不时向他们扔过来这种期待,你还不够努力,你可以更优秀。如果完全按照我们的方法去执行,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无意识之中会让孩子觉得,他们自己不如父母优秀。
当父母的自恋压过了孩子的自恋。会让孩子产生挫败的感觉,忽略了自己努力,把一切的成绩归功于父母的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依赖于父母,不敢自己去做决定;可能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可能会对父母产生逆反的心理,向父母期待背道而驰。通过这种方法,迫使父母看到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做自己,不希望父母再过度的干涉、控制自己。
中国父母集体上制造出了这么一个称呼“别人家的孩子”,就好像真的存在一个,永远比自己孩子更优秀,更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意识我们应该印象比较深刻,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你又怎么怎么差劲。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实际上父母在心底深处还是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最好。可以是拿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家孩子的缺点相比。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比较,促使我们积极上进。但由于我们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没有自己夸自己家孩子的习惯。没有虽然、但是的转折,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真的以为别人家的孩子更好,而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劲,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当父母用这种方式维持自恋时,代价是昂贵的。这是他们维护自己自恋的行为,他们在打击孩子的时候,会体验到一种感觉,看吧,你不如我,我本身应该生出更优秀的孩子。他们才配做我们的孩子,而你可真差劲。
或者父母说,你看我小时候小时候怎么样,比你强多了。你们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们要好。你还是这个样子,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或许父母是希望通过这种忆苦思甜的方式,让孩子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知道发奋努力。但实际上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我不如父母,我让父母失望了。
作为孩子的第一个权威,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变得卓越,我们就需要给孩子积极的期待。积极的期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才会有效,而且藏在头脑中或者文字层面的期待,常常起不到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