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
《弱势守土》24 北洋政府笼络蒙古王公(1)

《弱势守土》24 北洋政府笼络蒙古王公(1)

作者: 北京文元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05:00 被阅读0次

作者 / 文元


No.24/第二章/5-1

第二章 民国创始,倡言五族共和;外蒙不附,贻害中国西北边局

第五节 北洋政府以保留待遇、加封晋爵手段笼络蒙古王公,同时调兵平息内蒙各处叛乱;但对于外蒙独立及沙俄调停的要求,却迟迟拿不出具体方案(1)

1912年的中国政局极为动荡。这年3月10日,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推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总理的问题上,袁世凯与孙中山争执不下,形成僵局。后经调解,由袁世凯的心腹唐绍仪出任。唐于3月13日就职。3月29日,以唐绍仪为总理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正式组成。其中赵秉均任内务总长、陆征祥任外交总长、段祺瑞任陆军总长、熊希龄任财政总长。当时,陆征祥尚在驻俄公使任上,其外长之职暂由胡惟德署理。

大局初定,外蒙问题作为急待解决的重大事件立即被提上议事日程,国务会议拟议大举北伐征蒙。沙俄闻讯后,立即于3、4月间迭次照会中国政府,先声称中国如果由黑龙江调兵前往外蒙古,俄国不能坐视;继而又说中国如果由新疆进兵,俄政府决不允许;最后沙俄明确告知北洋政府:中国军队在内蒙可以自由行动,若进兵外蒙,俄当干涉。北洋政府征蒙计划遂议而未决。

5月,陆征祥回国,6月10日到任。陆征祥是一位活跃于民国初年,具有民族气节,怀有外交报国理想的外交官,也是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清朝末年,陆已升任驻俄公使;民国成立后,应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理唐绍仪之力邀,回国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外交总长。上任之初,陆征祥采取西方外交事务管理模式,组织建制外交部,创建中国外交人才培养体系,彻底改变晚清外交机构弊端丛生、办事效率极为低下的状况,力图使民国政府外交部成为现代外交机构。陆征祥的努力奠定了中国外交现代化的基础。民国初年,中央各部专业化程度甚低,唯有外交部专业化程度较高,同时还培养出不少杰出的外交官员,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争得不少权利。陆征祥还请人写下“不要忘记马关”六字,悬挂于总长办公室内,以志不忘《马关条约》使中国所蒙受的奇耻大辱,更用于警示来日勿蹈覆辙。

陆征祥才上任,沙俄就将以前曾向清廷提出的有关外蒙五项条款,如数向北洋政府交涉。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必须承认俄国有权建筑自库伦至俄国边境的铁路;中国政府不得在外蒙驻兵,不得向外蒙殖民,不得干涉外蒙内政,等等。国务总理唐绍仪将俄五项条款提交国务会议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陆征祥与财政总长熊希龄各持己见。熊主张与俄速开谈判,解决外蒙问题;陆则认为:外蒙系中国领土,不能任俄人干涉;中国应首先平定西藏及东西蒙(指内蒙古)各处的叛乱,以避免此时与俄国商洽外蒙问题反而引起国人的反对。最后,国务会议采纳陆征祥的意见,对于沙俄的提议置之不理。

这年6月15日,内阁总理唐绍仪因不满袁世凯独断专行,不辞而别。6月17日,袁世凯以外交总长陆征祥暂行代理国务总理。6月27日,袁世凯免去唐绍仪的总理职务, 29日,正式任命陆征祥为总理,成立了所谓由“超然总理领导的混合内阁”。陆征祥达到其政治生涯的顶点。但作为一个职业外交家,陆微祥长于外交而拙于内政,不久即遭弹劾而提请辞职。8、9月间,袁世凯准许陆征祥辞去国务总理、外交总长,任命赵秉钧继任总理,梁如浩继任外长。

1912年(民国元年)上半年,无论是北方袁世凯的北洋军阀集团,还是南方孙中山的革命党人,主要精力均放在争夺中央政府实际领导权的争斗上。中央政府不仅对沙俄支持下的外蒙古“独立”束手无策,即使是对呼伦贝尔、内蒙古等地的动荡局面也无暇采取更为有效的积极措施。

(未完待续 )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文元和他的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弱势守土》24 北洋政府笼络蒙古王公(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nj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