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355838/944959b9fe6b98e6.jpeg)
文/伊人
此前接触严歌苓的文章,便被她的文字所吸引,画面感强,情感炽烈。这部影片也是由《陆犯焉识》改编而成。
该影片讲述在文革期间,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他的行为给怀有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带来巨大的压力。女儿想方设法阻止母亲冯婉瑜与父亲陆焉识相见,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平反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都变了,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而他也最终陪伴在妻子身边度过余生,等待“归来的陆焉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5838/a9073365251501b7.jpeg)
对于初次看这部影片的我,感触颇深,是怎样的深爱,可以让陆焉识做到以另一个身份去爱自己的妻子。
苏轼曾有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陆焉识与宛瑜不也是给我们现实演绎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5838/d78066a2ef9c922a.jpeg)
当影片开始时,陆焉识在车站被抓,妻子因此患上了心因性失忆。我看到有人在观看此片时在责怪谁的错?
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妻离子散,夫妻反目,互相批斗指责。在文艺作品里都可见一斑。如李碧华《霸王别姬》里程蝶衣与段小楼那段经典的批斗。“我揭发断壁残垣,我我揭发……”
我们后人无法深知那样的时代里。人们是怎样的度过的?十年,足够一个家庭经历变迁,足够一段感情变得苍白。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5838/c5ff45f433983e6d.jpeg)
在原著小说中我们的主人公陆焉识并非只钟情于宛瑜,只是在年老时,才发现自己的所爱,所幸还来得及。年轻时的陆焉识也经历过风流时刻。与几个女人的爱情也常被人讨论。
可陆焉识并不是一个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里所有的人的缩影。他们迷茫又可悲。而我们看到他写了那么多的信给宛瑜。又感慨这多么像木心先生所言“从前的日子变得慢,书信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5838/486d772f048fcb8a.jpeg)
丹丹年少时报告父亲,被母亲责怪,不肯原谅她。可是后来当陆焉识归来。种种办法都失效后,他对女儿对妻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的归来,是一种新生。
妻子把每一日都当成了去接陆焉识的日子。每每在车站等待,那幅画面,蓦地想让人泪目,她怎么能够那么执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5838/d8b2ce3071123bfc.jpeg)
当你只记得幸福的时光,而忽略了痛苦时。记忆里存留的反而是美好的日子,那是曾经爱过的点点滴滴。
我一直坚信,当对方不爱了那就成全彼此。原谅错误,放过自己。我知道人人都做不到。只是我们的执着首先得有意义才值得我们去付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5838/6e9885846f0a51b1.jpeg)
昨天与朋友说起情为何物?我曾问过两个男人同样的问题,一个答“心心相印”另一个答,“生死相许。”而我昨天给朋友的回答是这样的“不过以女性视角看的话,反而我觉得心心相印很好,只是我们都渴望生死相随的。若爱你达到了视为生命,那样的爱又何尝不是真爱呢!”
张爱玲,李碧华,严歌苓等大多数作家写情,写男人女人,写这伟大的爱情,是啊,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它不管在不在,我们都受其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5838/904bd5bdde02bde6.jpg)
当记忆变成过往的碎片,我们能记得也是一幅幅回忆拼凑的画面。那都是我们爱过的,年轻过的痕迹。就像泰戈尔《流萤集》所说“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也如拜伦言“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眼泪,以沉默。”若此生有缘再见,我们都能笑着与对方说声“你好与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