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30256/ce7c04eca8f8a36e.jpg)
*
周末的上午,读到的一则故事让我陷入沉思。
一位佛山的母亲,在美国帮自己的女儿女婿照顾小孩。这位母亲是个单亲妈妈,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丈夫离家出走,剩下她们母女相依为命,母亲怕女儿受苦,再未改嫁。女儿也是争气,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清华大学,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
后来女儿找了女婿,女婿也是上海的标准学霸,年纪不大,就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女婿的母亲是同济大学的教授,父亲是政府高级官员。这位母亲本以为,女儿学业、事业、家庭皆大圆满,此生也是值得了。谁知在美国照顾小外孙的这段时间,让她百般煎熬。
两位年轻人每日早出晚归,回家只想睡觉,周末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家睡觉,唯独她一人忙前忙后,年轻人根本不愿跟她交流。偶尔一次女儿女婿带小孩出门度假也不愿带这位母亲出门。就这样,这位母亲越来越想不明白,在心里不断盘问自己,也问别人:我如此深爱我的女儿,而她爱我吗?
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了,就在昨天,我跟先生争论的一个话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
在先生看来,儿女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作为父母也应时刻提醒自己,子女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不要对她们的情感回报寄予厚望。在这一点上,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理解或者说接受,三十年的生命中,有太多沉甸甸的亲情,让我无法释怀,简单一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便让我跟生命中这些重要的亲情厘清界限,谈何容易?
**
直至近日,表弟与弟媳的夫妻矛盾逐渐演化成两个大家庭的矛盾,并且全家都在为之伤神上火,一起研究这一系列的问题根源时,我才有所开悟。
由于我表弟家和弟媳娘家,两个家庭的文化传统大相径庭,表弟家大小事情,几乎都由舅妈掌管。舅妈生了三个孩子,家里还有一个表姐和一个表妹,舅妈是个克勤克俭之人,五十多年来,为了三个孩子含辛茹苦,吃了大半辈子的苦,表姐和表妹学业都好,各方面从未让母亲操过心。唯独表弟,从小叛逆成性。
表弟从小成绩比家里其他姊妹兄弟都好,小学学校里认识舅舅舅妈的老师们都夸他是个大学生苗子。可是高中那几年,由于家里生意忙,舅妈没能严加管教,表弟早恋、逃学成瘾。高三那年竟然骗着家里拿着学费不交,最后连高中毕业考试都没去参加,那时候外婆在校陪读,哭天抢地,也没能换回表弟一纸高中毕业证。
表弟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学业路。
后来舅舅拖亲戚给表弟找了一个4S店让他学汽修,干了一年多,因为受不了亲戚和领导的批评,他自己跑了。再后来断断续续又在家里跟着做了一年生意。家里节奏自然是慢,时间长了,他便觉得自己满腹理想无法释放,一个人又跑出去创业,创业不到一年,花了家里不少钱,买了辆车又回来了。
回家后,家里便开始给他筹划娶媳妇过日子。而在娶媳妇的大事上,他又“叛逆”了一次。
家里着手给他安排了几次相亲,他都不满意。最后不知怎么认识了一个女孩,也就是现在的弟媳,表弟像着了魔似的,只见了一面,就一定要娶回家。由于两家的家风家教完全不同,我舅妈当初死活不愿意,到最后还是敌不过表弟发疯似的叛逆,舅妈认了,娶了这个儿媳。
进了家门,就是一家人。舅妈此生就一个儿子,这几年虽然家里生意繁忙,对弟媳和两个孙女也算是疼爱有加。只是没想到,这次表弟弟媳闹个小别扭,为一点小事情,能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到了离婚、两亲家断绝往来的地步。
如今,舅妈整日以泪洗面,我们一直劝她,儿孙自有儿孙福,要学会放手。只是让50多岁的舅妈学会放手又谈何容易?
是的,她一直以来都深爱着她的儿子,可是她的儿子爱她吗?
***
前几日,看孙俪主演的电视剧《小姨多鹤》。
剧中主要讲述一个东北的乡下家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捡回了一个日本女人——竹内多鹤,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剧中的张俭(小名二孩)一家就是中国当下最典型的一个核心家庭。虽然张俭的父母生了两个男孩,其中一个孩子在战乱中去世了,但这个家庭在当时,也在他们自己看来,依然是很幸福的。因为父母安康、张俭夫妻恩爱、家中的两个男人都有手艺活在身,母亲媳妇温顺贤惠,一家人原本可以一直这样和和气气、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谁料,一次偶然事件,一个核心家庭的良性循环就此打破。
在张俭小两口结婚后不久,朱小环怀孕了,这本来是家里皆大欢喜也是整个人类进化史上最平常的一件事情,却因为小环出门赶庙会途中碰上日本兵而出了意外,小环为了保护名节,坠入悬崖,身怀7个月的胎儿死在腹中,而小环也从此失去生育能力。
这个核心家庭,因为这次偶然事件,而最终家离子散,甚至于最后张俭母亲气炸而死、家破人亡。
核心家庭的爱,是否能延续?核心家庭的父母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子女,以及在慢慢生命长河中,一系列看似无形的偶然事件的冲击?
****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的最后几章中有一节专门阐述了:家庭和社群在崩溃。
在工业革命之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逃不脱三大传统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当地的密切社群。
但过去两世纪间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工业革命让市场取得强大的新力量,让国家有了新的通讯和交通工具,更让政府有了一大批办事人员、教师、警察和社工可供差遣。从这时开始,市场和国家发现传统的家庭和社群就像路上的绊脚石,强烈抗拒外来的干预。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和市场的权力不断扩大,也不断在削弱家庭和社群过去对成员的紧密连接。
个人得到空前的解放。
但,解放个人是有代价的。
以前,家是家,家族是家族,现在家族和家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
古时,子女都是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辈子的伦理纲常都不会超越一个家庭或者社群,而如今,在全球市场化和国家意志的冲击下,恋爱和婚姻都可以交给市场解决,很多家庭和社群都经历着风云变幻、被迫解体。
在过去大多数的社会里,父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如今,父母的权威已大不如前。年轻人越来越不需要听从长辈的意见,而一旦孩子的人生出了任何问题,似乎看来总是可以怪在父母头上。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如今生命来来往往中,一个核心家庭的繁衍生息,也将注定有更多其他非可控的因素与人进进出出。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与国家的不断进化与冲击的大环境下,不可控因素也将变得越来越大,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将越来越无法左右子女将如何做出选择,他们的将来是否能幸福安康,事业有成?他们在将来是否能嫁给爱情?他们是否能在耄耋之年有儿女相伴,安享晚年?这些,我们都无法左右,似乎能帮的忙也越来越少。
而在这一切的风云变化中,大部分的母亲都将是最难走出来的那个人。在教育学里流行一句话: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父爱是逐渐回归的过程。母亲,注定要在这场渐行渐远的修行里,慢慢学会调整自己,学会理性的放手与理性的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0256/893a51afe9a9436b.jpg)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狄更斯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喜欢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