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一种特色食物叫做酸菜。当然,此酸菜非彼酸菜。这是每年一到冬天就会让我心心念念的东西。
用鸡汤、排骨汤或是其他什么很油腻的汤煮好一锅白菜,然后放上盐,辣椒,就把它放置到一旁不要管了。等过个两三天,白菜有了一种酸味,再把它们重新煮,煮到汤开,就可以出锅上桌了。
每当桌上有酸菜的时候我总是能吃很多饭,这也是每次寒假结束我总会胖一圈的最直接原因。
我们家每到冬天就会做酸菜,我跟我妹妹都特别迷恋酸菜的味道,酸酸的,辣辣的,烫烫的,还有白菜特有的一点点甜味(对不起,请允许我擦个口水),那味道真是,用我们四川话说,巴适惨了。
我总是喜欢在酸菜里面放上肉片一起煮,这样既注重了荤素搭配的营养,有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味道。老妈吐槽说,这是懒人吃法。可吐槽归吐槽,有酸菜的饭桌是无情的,唯有筷子和菜不可辜负。
离我家大概步行20分钟(以我的龟速计算的)的地方有一个路边摊,卖一些油炸的食物:炸洋芋,炸鸡柳,炸豆腐,炸韭菜,炸火腿肠。此外,还特别不务正业地卖卤鸡蛋、凉粉和凉面。
我和我妹总喜欢在没事的时候往那个路边摊跑,点上两份炸洋芋,两根鸡柳两根火腿肠,再来两个卤鸡蛋。嗯,还得去再旁边的那个老人那里买两杯五毛钱一杯的酸角汁。完美的搭配!好吧请叫我们大胃王……
跟这家路边摊的老板和老板娘相识已经七八年了吧,他俩都是很好的人。来自陕西,也不知怎么就到了四川安家。老板比较木讷,每次只是憨笑;老板娘就热情得多,还记住了我跟我妹的口味:要炸的很熟很软的,我的少辣不要海带丝多放花椒;我妹的多辣要海带还要外加粉条……作为当事人的我都觉得好难记,而她居然能记住,诧异的同时,也有一点点的感动。
西昌的北城区在这十多年内由繁荣变得衰败,现在很多店铺都已经没影儿了,但是有家卖过桥米粉的店还在很轻松地生存着。说来好笑,我一个在昆明多年“奔波”长大的人居然喜欢西昌的过桥米线多过昆明的正牌大哥。
奶奶还在世的时候,老妈和我就经常带着奶奶到那家店吃过桥米线。香滑的米线,两颗鹌鹑蛋,鸡肉片、火腿片、香肠、酥肉还有新鲜的时蔬,再加上熬得浓浓香香并且冒着热气儿的鸡汤,还有自己加上的小料,简直是人间美味。
我们在那家店吃了很多年,从它开业,到妹妹出生,到奶奶过世,再到现在奶奶过世4年,妹妹也已经9岁,我们还是常客。即便是门口挂着“过桥米线”牌子的小饭店已经遍布了城里的很多角落,想吃过桥米线时,我还是会去老城区找熟悉的味道。
我哥做的最好吃的一道菜是青椒肉丝;他最喜欢的一道菜也是青椒肉丝。每次出去吃饭问他想吃什么,他都会很正经地回答:“青椒肉丝。”有时候还会握紧右手,像是宣誓一样。
从我11岁跟哥哥正式“和平相处”开始,就带着哥哥走过很多他不知道的小角落去寻觅过很多小吃,加上爱出去旅游,他又在浙江上学,所以这些年来,也算是吃过了很多味道。可是在家吃饭,他还是喜欢青椒肉丝;想家的日子,他还是会去点一份青椒肉丝。
我曾问过我哥:每次都吃青椒肉丝,你不烦吗?我哥回答说:不会啊,长情一点难道不好?
想想也是啊。我们有很多机会仰望银河,但有多少人能只钟爱一颗流星呢?
这些天我又不好好吃饭了,总是觉得已经厌倦了学校饭菜的味道,肚子饿,但是什么都不想吃。小乔总是对我说你这样不行,营养会跟不上的,我总是不以为然,直到那天早上在宿舍的头晕差点摔倒。
我哥打电话批评我那么大了还任性不懂事,我说你不懂,茶不思饭不想都是因为乡愁。他嗤之以鼻:得了吧,你就是馋。
好像也对。提起家乡,我能想到的都是美食;想起家人,我就会想等我回家跟他们去哪里吃;甚至给家人打电话也是说我想吃什么什么什么……
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所有的馋都是因为不在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