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的决策机构是法、美、英、意、日五国组成的最高会议。中国作为协约国之一,派出代表参加会议,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为代表团委员长,顾维钧、王正廷等为代表。
巴黎和平会议在不平地进行。中国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遭到拒绝。对德和约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严重抗议,并提出一份长篇说帖,说明理由。主持和会的美、法、英、意等国对此均作壁上观,说帖终被搁置。5月1日,陆征祥将此事电告北京政府,北京政府外交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不签约。上海《大陆报》“北京通讯”: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中国驻日本公使章宗祥,正在日本谈判山东铁路合同。他的膝盖离开日本的坐垫,急急忙忙从东京赶到北京,与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密商,力图影响陆征祥迁就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所提的条件。三人面见总统徐世昌,主张照签巴黎和约。徐世昌初步同意,准备电告陆征祥。5月2日,北京政府密电中国代表可以签约。《晨报》、《国民公报》发表文章: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黑云压国,山雨欲来,陈独秀连夜执笔,写出《两个和会都无用》在《每周评论》发表。文中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与世界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北京高等师范,罗章龙、邓中夏等二三十个青年学生热烈地讨论这个问题。这些学生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激进分子,因为研究马克思学说形成一个小组,中间各省的人都有,也有少数民族和女同学,分属于国立八校。起初十余人,逐渐增加到二三十人。小组没有正式的委员会或书记,对外也没有名称。小组的人常常碰头议论些当前的重大政治问题,平时则分散到各校学生会各团体中活动,有事就集中,推定临时负责人研究方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