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哲思想法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概论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概论

作者: 予雉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22:09 被阅读6次

    前言:我相信研究一个哲学家,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其思想的根本原则,由此可以推导出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他的作品来对比修正,最后再返回到这个原则之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局限性和错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有彻底地研究过叔本华,但对其根本思想原则有了一定的认识。

    叔本华的唯意志理论是人本主义的,也就是说一切的认识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于是有了表象,有了客体是以主体为前提的这一系列说法。但此时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以人为基础,那么人是什么?如果是人这个概念,那是表象,是客体,是会直接导致其整个哲学体系崩溃的说法,所以人不是概念。但也不能是这个人,这个人是哪个人?如果是我,那别人怎么办?于是,叔本华说,一切都是表象,人的身体亦然。只不过人的身体同时具有了主体的感知功能,使真正的主体可以通过身体来认识客体。而真正的主体则是身体背后的意志。

    意志是什么?意志就是那个同时具有唯一性、普遍性,同时以人为本的东西,就像上帝,但又不是上帝,因为叔本华说它不具有时空属性,甚至不满足充足理由律,因为那些东西都属于表象世界,也就是人的先验知识。所以我说,我不知道意志是个什么东西。但无论如何,叔本华说它存在,那么它就是存在,它是世界(表象)背后的真正意义。

    本来,只需要说不同的人的个体是意志的客体化就行了,但哲学家么,为什么不扩展一下,说所有表象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呢?毕竟是个人都会这么想,更何况是哲学家呢,所谓举一反三便是人类宝贵的思想结晶,另一个词叫做归纳与类比。回到原来的话题,当然,叔本华这么推广是有原因的,人是表象,表象也是表象,怎么能说人是意志变的,其他东西就不是了呢?另一方面,人认识的是表象,表象是什么,为什么能被人认识,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认识?如果像康德那样说表象背后的物自体是人类永远不可触及的领域,那叔本华就不会进步了。叔本华想要知道世界的本质,恰好此刻又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即他发现了人类共相背后的意志,所以,理所当然地,他说,一切表象都是意志的客体化,所谓充足理由律、物自体什么的都因为那么一个永恒的意志存在而可以被人先验地获得。人是意志的客体化结果,人天生拥有关于这个世界本质的知识。

    对叔本华思想形成过程及原因的解说,或是说猜测,到此为止,接下来讨论其局限性。

    首先说一下我对局限性的理解,哲学是人的哲学,人是有局限的,所以哲学也是有局限的。原谅我这不充分的三段论式证明,但这又说明一个问题,局限是说不具有普遍性,殊相必然是局限的,当我用三段论说明哲学具有局限性式,这段话必然是局限的,因为它是个别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殊相,或是说形式背后的共相,或是说本质,是可以正确的,而没有局限性,我认为这就是真理,真理是不可表述的,因为它不是殊相,而是共相,不是形式,而是本质。

    这也是说,真理是存在的,只要我们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这个世界背后必然有其本质,也因此,我认为作为表象的世界是合理,一切都是表象,但这个表象不是人,或是说意志的表象,而是认识的表象。叔本华认为人为最高级的生物,这是不合理的,现代科学充分说明,人类灭绝了,地球照样存在,更别说宇宙了。进一步讲,叔本华过于崇尚思想,而他认为动物是没有理性,没有思想的。于是叔本华说,理性是认识的最高形态,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标志。但人终究只是人,虽然我们用人类的语言表述哲学,但不能说人的思维形式就是最好的。

    我想说,不论是什么生物,其都有认识世界的方式,于人叫做理性、感性等等,于动物也可能叫做其他什么。换句话说,叔本华在自己的思维殊相中寻求世界的本质,必然是失败的,其理论也必然是局限的。

    世界拥有唯一的本质,即世界本身,但对于不同的个体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个体是世界的一部分,或是说世界由个组成,我无法想象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各个个体之间无法交流是什么样子的,或是说我根本就不相信它存在,因为多元,本身就意味着联系。于是,任何个体必然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而这就是先验,在其他学科可能叫做思维方式。为了便于直观,我可以举人类的一些思维方式,譬如数的思维、逻辑的思维,具体一点还可以说因果律、时间、空间等等。先验的不一定是判断依据,更是认识方式,有一句话表明了这一观点:你眼中的世界我看不见,因为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终究有所差异,其对世界的认识必然也因此不同。

    这是一个多元个体,多元认知的多元宇宙。人不是世间的唯一,所谓理性也只是基于人的认知方式,所以动物也许也有动物理性。之前已经说明,这个世界是有本质存在的,这个本质就是组成世界的所有个体本身,也就是世界本身。世界是一体的,各个个体之间是有联系的,因此所有个体都具有先验的关于世界本质的知识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力,这种先验不是因意志而存在的,而是因存在而存在。

    不同个体之间的思维方式却又有不同。其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说不同的前提就是承认相同,而寻找共性本身就只是基于人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唯一。所以关于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考虑,个体之间本就没有关联(这里是说个体之间没有派生关系),唯一的联系是认识能力,进而具有能动性,而这个世界就在所有个体以自己的认识为基础行为的过程中运转发展。这里我就要说,什么唯物、唯心、唯什么都不合理,唯一真实的只有存在(这里和存在主义没有关系)。个体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因为它本来就是那样,但人的思维喜欢将具有相同表象的一类事物归类,也许这源于亚里士多德,也许必然更早。之前忘了说,一切表象都是认识的表象,表象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的,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认识方式,也就有不同的表象。如果说我的这一理论和叔本华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叔本华的表象是人的表象,而我的表象是一切个体的表象集合。因此,所谓的分类也仅仅是存在于表象世界的,甚至我敢说,只存在于人的表象世界。这样做有没有好处,显然是有的,任何思维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那个个体还要依靠它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这种方式是否正确,这就无从讨论了。回到之前的话题,人类只是人眼中的一个概念,人类是这个人的主体眼中的表象。

    作为世界中个体的联系基础,我引入第一直观的概念。第一直观不是感性认识,而是先验,是我们自然的对世界第一时刻前的感觉。第一直观与生俱来,是万物共有的能力。与之相对的是第二直观,第二直观的结果唯一取决于个体的认识形式(思维形式)。第二直观是个体殊相表现,它也决定了我们的直接感受,包括情感,包括对美的判断,通常也唯有在审美过程中才会表现出纯粹的第二直观。我们的认识世界(表象世界)因为第二直观的不同而不同。理性是人类独有的基于第二直观的衍生物,是第二直观的具体表现,它直接指导着人类的行为方式。根据表象世界个体的行为特征,理性是对由此推出背后起指导作用的思维方式的统称。因此,纯粹的第二直观是理性的根源,对美的追求是我认为的人生的真谛。同样的,动物也有第二直观,但其具体的表现必然不是理性,但和理性处于同一地位。为了便于直观,可以这样说:人类进化了大脑,动物进化了身体。

    任何人的思想必然是具有局限的,但它们都是存在,存在的合理。哲学的关键是认识人,进而从对人的认识中认知世界。而认识人又是从认识自己到认识他人,进而把握人的共性(其实这本身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对于人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不同哲学思想的诞生。没有任何一种思想可以否定物的存在,即使叔本华也说有客体化的意志。所以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是存在的,是具有本质的,因此有了以上的分析与结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概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ey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