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佰》这部电影在细节中表现民族气概,在构图中体现人物性格,在镜头中反映历史悲壮。
电影开篇时,荧幕上出现这样一句话:“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句话原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墓碣文》。鲁迅先生这篇散文诗很短,仅仅数百余字,却描绘了一场看似虚无实则是内心挣扎的缥缈之境。而在这部电影中,这句话却被赋予了别样的意味,等待我成为这苍茫大地中的一粒尘土时,你将能够看到我最灿烂的微笑。这是一种大义,这也是一种坦然,面对生死,面对危亡,面对地狱,中国军人永不退缩,中国人民永不退缩。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用心的设计了很多带有象征色彩的意象。纵观影片,白马作为一个隐喻蒙太奇的身份贯穿于整部电影中。白马第一次出现在镜头中时,是一种慌乱惊恐的存在,通过白马的惊恐反映出刚刚驻扎在四行仓库的战士们内心的复杂,此时的战士们处于一种慌乱的状态下。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白马逃出了四行仓库,但是后来在七月的召唤下,它又回来了,这一次的回来,白马没有了那份惊慌失措,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坚毅,这时候的白马就像战士们勇往直前、坚定不催的内心一样。同时,当谢晋元出去和日方谈判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到此时的谢晋元是身骑白马,颇有赵子龙在长坂坡单枪匹马闯入曹操军队的历史风度。
同时,当端午死后,影片通过一个大全景描绘了一个身披铠甲,手握兵戎的端午形象。与之对应的是前方劲敌万千,但身骑白马的端午没有一丝胆怯之色。在端午的前方就是冉冉升起的太阳,是希望也是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当战争进入到如火如荼之期,当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形下,没有人退缩,哪怕身负重伤,哪怕筋疲力竭,哪怕舍生取义,没有人愿意将我们的民族拱手让人,靠着这份赤诚的热爱,战士们毫不退怯。

当战争进入到后期时,有一个镜头记录了白马和小湖北的相互依偎的场景。白马没有挣脱,小湖北没有怯意,就像是两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互相鼓励。不管是七月,还是小湖北,他们都是青年人,都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都是承载着历史的重任。白马选择了他们,他们也选择了白马,他们共同选择了为民族的未来而奋斗。在影片的结尾,在断壁残垣中,白马出现在场面的最中间,跟着白马的步伐,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看到了未来,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
这是一段历史,这也是一份精神,这更是一份大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