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视觉艺术书画感悟
国画点簇技法,全是精华值得收藏

国画点簇技法,全是精华值得收藏

作者: ZC艺海泛舟 | 来源:发表于2021-02-18 19:42 被阅读0次

点簇即为点垛,是中国画技法名。点族技法关键在于用笔和蘸色,其技法分享如下,讲的全是干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收藏。

点族法

点簇就是表现物象不勾墨线轮廓,直接以色彩点出形象的块面来,为工笔没骨花鸟和写意花鸟草虫的主要表现技法。,点簇多用“蘸笔”法,一笔之中不但有浓淡轻重之分,且可包含多种不同的色彩。

画法是:先将画笔洗净,用笔尖蘸适量颜色,在画碟中轻轻调成淡色,在淡色未渗达笔根前,再蘸少许浓色,略作调动,迅速落笔。这样一笔之中,就会出现色彩由浓而淡的变化。用粉笔蘸色点簇,也可取得同样效果。

墨色技法

如点簇红色花瓣,可以水笔先调粉,再蘸曙红调成粉红,最后于笔尖蘸少量胭脂,一笔下去,就会在一片花瓣中,出现暗红、粉红、到白色的浓淡变化。如需一笔包含多色,可先蘸甲色,后蘸乙色,则下笔就有乙色一甲乙二色的间色一-甲色三种色调变化。如画叶片,以草绿笔蘸花青:画老叶,以墨青笔蘸赭石;画嫩叶,以黄绿笔蘸胭脂:画枇杷,以藤黄笔蘸朱漂或赭石:画喜鹊的头尾,以墨笔蘸石青或石绿,都可使色彩妙合自然,表现出花鸟的色相变化。

点簇技法注意色彩的变化

蘸色时,一般是先淡后浓,但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有时也可先浓后淡。由于点簇的方法,是以色彩的块面直接塑造形象,它不能和平涂、渲染一样,笔笔勾净融合,不露痕迹。相反,它却强调见笔。大块的点簇,用笔必须铺展,不够再加补笔,要求水到渠成,一笔成形, 不能反复改动。

在点簇中,也常结合运用“破墨"的方法。如写意花鸟中,叶上的勾脉,枝上的点苔等,都是在底色半干时,以浓墨在上面勾点,使色墨半渗半化,融合自然。如待底色干后再点,则墨、色不渗,笔触孤立,整体感会受到损害。

点簇法要注意笔法技巧

点簇设色中,还须注意掌握生宣的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生宣吸水性强,渗化快,故点簇中首先要注意笔端的含水量及行笔的速度。同时,还要注意,在生宣上设色,湿时颜色很深,干后容易变浅,如系石色,涂在纸面上,还会向纸底沉淀,以致干后画面色彩正淡背浓。

点簇技法

故落笔之前,应估计干后变浅的程度,调色可略浓重,则干后恰合所需要的深度。当然也不能设色过深,因为干后变浅的颜色,在托裱以后,色彩强度还会有若干恢复。使用石色,为了防止沉淀变浅,涂后可及时用热茶杯底慰干,成将面纸立即反转,使色彩沉淀在正面,干后,可保持色彩的强度不变。

以上,全是点簇技法之精华,对初学者学习国画有一定的帮助,值得收藏!本文如有不足之处,望各位大师悉心指教,谢谢!

相关文章

  • 国画点簇技法,全是精华值得收藏

    点簇即为点垛,是中国画技法名。点族技法关键在于用笔和蘸色,其技法分享如下,讲的全是干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收藏...

  • 国画用墨技法,值得收藏!!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而近...

  • 国画用墨技法,值得收藏!!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而近...

  • 国画用墨技法,值得收藏!!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而近...

  • 100句名言

    100本名著里提炼的100句名言,都是值得细细品读和收藏的精华!

  • 国画中花鸟画的技法,全是精华!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包括花卉、蔬果、...

  • 孙其峰教授谈花鸟画技法,全是精华!

    孙其峰,当代著名画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自唐人张彦远倡导“书画同源”之说以后,书画兼精的艺...

  • 精华收藏

    转自姜洋导师: 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且做到才有力量! 送上武功秘籍: =======武功秘籍=========...

  • 30句经典名著精华,值得收藏!

    知乎上的一位大V说:当你难以感受到活着本身的意义而想要抵抗虚无时,读书就是最好的选择。 想来,也确实有些道理。 扪...

  • 《增广贤文》,精华传承,值得收藏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形成今天的规模,通称《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画点簇技法,全是精华值得收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un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