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作为儿童读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用绘本进行教学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如果用绘本进行教学的话,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用好绘本,孩子再也不怕看图说话了!
小学一年级重点练习的是看图说话,但是如果把绘本等同于看图说话进行教学,那么就会错过很多宝贵的内容。
绘本和我们小时候的小人书和看图说话是有区别的。
1、有图没图差不多的小人书。
先说小人书,小人书里面的字讲述的是整个完整的故事,而其中配的图,是故事中某个故事情节的再现。
所以,图只是增加故事的趣味性,看小人书有或者没有图都不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只是有了图,会更加直观,也会让增加阅读的兴趣。
2、由图读信息的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给人一副图,根据图我们来读主要信息,其中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W(who,when,where,what)+1H(how)的主要信息。
读出这些信息之后,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把这些信息串成一个故事。
看图说话的重点在于图中包含了主要信息,以图为主合理展开。
3、文图互为补充的绘本。
绘本就比较复杂一些,文字少,图画包含信息多。
对于绘本而言,文和图的关系又分成了几种。
第一种是文图互为补充。
因为绘本的文字少,很多信息需要通过读图进行补充,而图画与图画中间的留白则可以通过文字串起来。
这种关系在绘本中非常常见,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晚安,月亮》等经典绘本中。文和图的展开方向是一致的,又是互补的。
第二种文图讲述不同的故事。
这种经常出现在一些脑洞大开的绘本之中,比如大卫·威斯纳的《三只小猪》。
其中文字说着的是狼“把小猪的房子吹倒……然后吃掉了小猪。”但是从绘本的图画中看,狼是一脸懵,因为房子是吹倒了,但是小猪却不见了。
而小猪则是被狼吹出了绘本的二维空间,进入了一个三维空间,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故事,让孩子们看到与传统故事不同的可能。
第三种是文字讲述的故事虽然和图互补,同时,图画又讲述了更多的故事。
比如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故事讲述的是爷爷总是有各种办法,让约瑟都能有奇妙毯子的陪伴。
图画中与爷爷相关的故事也的确是和文字一致并互相补充。
但是在图画中爷爷一家的故事里面,还隐藏了另外一家的故事——爷爷家楼下面的小居民,小老鼠一家。
小老鼠总是不遗余力地收集爷爷剪下来的布头,爷爷用小毯子为约瑟编制爱的守护,老鼠父母也为自己的孩子们用爷爷用剩下的布头打造自己家的温馨。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绘本不同于小人书,而且比看图说话更有助于打开孩子们的视野,也就是说,如果把绘本用得好了,看图说话就能做得精彩。
误区自然也要避免
既然说用好了再也不怕看图说话,自然也会有相关的误区,在给孩子阅读时需要避免:
一是把开阔的绘本读封闭。
很多成人在读绘本的时候,欠缺的是读图的能力和想象力。
绘本因为文字少,又与图画有着丰富的关系,所以,在文和图之间有了大量的留白。
而这个留白则给教学带来了无限可能,用好了能够让孩子即爱上阅读,又能发挥想象,同时还可以锻炼逻辑能力。
但是如果单纯把绘本看成文字故事,或者用一种固定的图文关系模式来看绘本,那么就把绘本读死了。
绘本也就会变得干巴巴,甚至让孩子感觉“真没劲”、“小儿科”。
二是封闭式问答。
这个似乎算是我们传统教学方式的延伸。本来绘本的留白给各种问题留下了很多种可能,可惜,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只留下了其中一种,从而关掉了更多可能的大门。
这就把绘本的精彩之处给抹杀了。
三是因材施教。
因为绘本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重点阅读推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单。
用绘本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用适合相应年龄段和敏感期的绘本。
教学设计也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比如低龄儿童的拓展活动以相当年龄的手工、表演、选取其中一个环节互动为主。
而对于幼儿园大班或者小学、甚至初中的孩子,一样可以用绘本进行教学,但是更倾向于在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方面做切入。
——————————
我是晨光微晓,学英语、爱绘本、专注育儿心理、育儿经验分享的俩娃妈,欢迎关注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