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兰 图/网络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5497/d994657caa948931.jpeg)
(十五)新妇
题记:新妇石
[唐] 白居易
堂堂不语望夫君,四畔无家石作邻。
蝉鬓一梳千岁髻,蛾眉长扫万年春。
雪为轻粉凭风拂,霞作胭脂使日匀。
莫道面前无宝鉴,月来山下照夫人。
十七岁的青儿,把自己的终身幸福托付给了才认识六个月的小海。告别故土,远离双亲。没有家人的祝福,没有热闹的婚礼,没有婚纱,没有喜糖,却欢欢喜喜成了二十二小海的新妇。
小海家住在福建山里,家里父母健在,还是四十出头的年纪。还有一位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尚未娶妻。家里的条件一般般,温饱问题不大。房子是两层的楼房,比起霞儿家的豪华装修,就相形见绌了。
四畔无家石做邻,在山里稀稀疏疏地住着几户人家,村民的房子遥遥相对。只有屋后的数千竿翠竹,起风时凤尾森森,龙吟虎啸。仿佛有黛玉潇湘馆的意境,可惜青儿不爱读红楼梦。她只感觉到这里孤寂与冷静。
再浪漫的爱情也将归于平淡,再火热的情话,也有听厌的时候,再美妙的酮体,也会熟悉到毫无欲望。当所有的热情似火被时光浇灭,青儿的头脑是否已经清醒。
今天是青儿到小海家的第一天,她砰砰乱跳的心还没有恢复平静。好奇地打量着她的新家。满是竹椅,竹凳映入眼帘。房子比较简陋,和她家里没装修时不相上下,收拾得却还干净。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吃糠咽菜都是香的。青儿心里想。
小海的阿妈阿妹还在山上挖竹笋,当她背着一竹蒌笋回到家,猛然看见家里有一个陌生的女孩,心里还在纳闷。小海赶紧给她介绍青儿,并把他们两个的事情简单和她说了一遍。青儿害羞地叫了一声,“阿妈”。这是她人生中第三个被称为妈的女人。
阿妹又惊又喜,在心里暗暗称赞自己的儿子有能耐:不花一分钱,找到一个老婆。要知道,以她的条件,在附近娶一个媳妇,就要花光她们家所有的积蓄。她们现在只攒够了一个儿子娶媳妇的钱,奈何两个儿子差不多大,正在为小海的婚事发愁呢?没想到,这小子不声不响把媳妇带回家了。真是解决了一桩大事啊!
她又暗暗打量青儿,长得还不错,主要是屁股大,是个好生养的人。不要让她走了才好。她热情地招呼青儿喝茶,又找出过年留下的吃食给青儿吃,叫青儿别生分。
她看了一眼窝里下蛋的母鸡,正在犹豫要不要宰了迎接新媳妇。再看看家里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饭菜,去集上买也来不及了。就狠下心,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一只鸡算什么。
晚饭竹笋炒腊肉,清炖的母鸡汤,几个时蔬。青儿奔波一天,吃得津津有味。公公四十三岁,早婚早育,显得很年轻。大伯子大山比较内敛。他们看着狼吞虎咽的青儿,依然笑颜如春,面容姣好,羡慕小海的好福气。有这么鲜嫩又单纯的妹子陪着,做鬼也风流呀!
晚上,阿妹帮青儿夫妇收拾一下床铺,特意换上一套鲜红的被面以示喜庆。阿妹还答应青儿,过几天带她去县城打几件金首饰。青儿似乎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却又有一些不甘,这就是我的新婚之夜吗?
她想起了大姐霞儿的婚礼,那满眼的红色浸透了她的回忆。鞭炮齐鸣,彩带飞舞,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桌子上面是吃不完水果,喜糖。房间里囍被与嫁妆层层叠叠,挤得让人转不过身。大姐一身喜庆的红婚纱,身上金光灿灿,手上拿着两寸厚的人民币。唇红齿白,美目流光溢彩。满脸幸福的神色。
同人不同命是常有的事。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从小幸福,长大以后也会幸福。从小劳苦,一生劳苦。”命运安排不可逆转。
小海的父亲晚饭时看着青儿浑身热血沸腾,赶紧拉着阿妹浇灭欲望之火。夫妻二人一阵缠绵过后,躲在在被窝里说悄悄话。
“这个的女孩真是轻贱,就这要跟着男人走出来了!”阿妹满脸轻蔑的表情。
“你不要得了便宜又卖乖,她不走来,你儿子有钱娶媳妇?”
“这到也是,还是我们家小海有本事。”
“现在好好待人家,不要让她觉得日子难过,生下孙子再说。”
“我知道的啦!我有那么傻生的出这么厉害的儿子吗?你这个死鬼!”
人心就是如此,轻易得到的,好像不值得珍惜。第二天青儿睡到日上三竿,没有人打扰她。好吃的也送到房间,省得她辛苦走路。到哪里走走,小海不离左右。他们一边在心里看不起青儿,一边又怕青儿离开这里。
来到小海家几个月过去了,青儿只去过一次县城。买了几样金首饰,还有冬天的换洗衣服。荷香早已没有了青儿的音讯,权当这个女儿不在人世间。青儿的婚后生活,会一帆风顺吗?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