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读木心】
因为经常谈木心,好像会给人一种印象:我只读木心,其他作家的书都不看。已不止一人对我说:你不要只看木心,还有很多值得读的好作家。这是对的,但……我真不是只读木心,也看其他作家的。我大部分时间读的其实是小说,读木心所花时间很少。他的书大多很薄,通读也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一般是时不时的翻几页。事实上,我觉得读木心的书最好也是这样,时不时的翻几页,常读常新——当然第一遍读除外。他的文字信息量太丰富,一下读太多,会消化不了。一次读几页,然后细细回味,反而更有乐趣,也能体会到更多东西。
【木心的文字】
一个作家如果能写出一两句令我赞叹的句子,我就会觉得他还不错。而木心信手拈来就是这样的句子。他不仅能说出聪明绝顶的话,而且能将那些聪明绝顶的话说得漂漂亮亮,可谓美与智交融。
也有人说木心的文字雕琢造作,但什么是雕琢造作呢?这完全是见仁见智的。在我,只觉得木心的文字赏心悦目,充满诗意、智性与趣味,如果说这样的文字是造作的,唐诗宋词又情何以堪呢?
木心喜爱文体家。他本人即是一流的文体家。他的文字有一种美好的风格:纯真、诗意、高洁、贵气。而且,他的每一个句子里面都好像有个木心,读其文如见其人。
【语言带出思想】
木心的许多文字,似乎不是思考出来的,而是出于瞬间的体悟,灵光一闪,然后直接写下来的。这种文字具有顿悟式、直觉式的特点,因此极具穿透力与概括力。
木心说,他的写作是语言带出思想,而非相反。换言之,他不是先在头脑里面形成思想,然后再将这些思想写下来,而是写着写着,那些想法就像泉水一样自动涌出。由思想而出的语言,是苦苦思索,由外得来的,是概念的,中间经过一层转化,与本心、真实有隔。由语言而出的思想,则是灵感,无需思索,由内而外,出于本心或者说潜意识,不被语言概念干扰,而直抵真实。所以木心那些不假思索一下想到的话每每能一语中的。
【将苦难升华成诗境】
木心有徘句:“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写得很诗意,其实是苦中取乐。实际情形是,他当时坐在囚车里,正被人押回牢房。
木心说他当时就想像自己是苏格拉底,因为他们的罪名是一样的:不敬本邦的神,毒害青年的思想。
木心没有诉苦,而是用诗情将这些苦难在心中化解开了,将那样的生命体验升华成一种诗境。他是那种能够把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升华成诗境的人。
【狱中笔记】
在文革狱中写的《狱中笔记》,是木心唯一留存下来的青壮年时期的作品,但目前只能看到《一周年纪念专号》上发表的五个小片段。我最喜《火柴名优》那一篇,其中所写即木心的姿态,一如他在纸上弹奏莫扎特。
木心本人好像不愿意出版这部书稿,但作为读者,我很希望能看到这本书。木心早期写的作品都没能保留下来,已经够可惜了,如果这部也不能出版,那可真是太叫人遗憾了。
【木心的风景画】
木心的画,我不懂,但是喜欢,不懂的喜欢,直观的喜欢。我的直观的感觉是,他的画浩瀚又精微,而其中仿佛有一种气韵在流动。
木心说,抽象画是无神论者造教堂。他的风景画,就是在造教堂。在他的那些画中没有人,没有动物,因为那是上帝的世界。
如此说,是因为木心是无神论者,但他内心并不拒绝上帝,而他的风景画,感觉就是他内心深处的彼岸世界,那是神性的,而非人间的。在那里,他与上帝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