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学
借“他山之石”,促自身成长

借“他山之石”,促自身成长

作者: 学语心远 | 来源:发表于2021-11-24 22:54 被阅读0次

    昨天下午接到通知说,今天下午第七节课学校很多老师要来观摩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的日互研。备课组商议了三个内容:一个是课外古诗词鉴赏,一个是考试复习,一个是研讨《刘姥姥进大观园》。前两个比较简单,也没有挑战性。经过讨论之后,最终确定研究《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

    除了邓老师是老教师,对教材把握很透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之外,其余的我们五个虽都带过几轮毕业班,但是这一课是自读课文,以前都是不上,或者简单处理字词和内容,给学生播放视频。还真没有仔细研究过本篇课文。这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挑战性较大,但是大家还是决定尝试一下,所以一晚上都在办公室研究教材,查阅资料。

    《红楼梦》以前读过,也看过较早的电视剧,但是一些细节忘的差不多了,因此课文里牵涉到的人物、情节就需要查阅资料,也给自己补充了很多知识。读课文吃透教材,借助教材理解文本,也看了很多名师课堂视频,教学设计,课件。自认为自己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了我们的备课互研。

    主持人是备课组长邓老师,她先介绍本次语文组互研内容,语文组人本着学习的态度与大家交流,态度极其诚恳,谦虚有礼。第一个任务是反馈今天课堂情况,有两位老师发言。她们依据班级学情,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值得学习。第二个任务就是研讨《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按照四环节课堂(学与思、导与启、议与展、讲与评)模式讨论交流。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大家说出自己的设计,博采众长,选取适合自己班情的教学。虽然有固定的导学案,但是每个老师在细节上处理仍不同。有的老师重在抓字词,梳理内容,人物形象。有的侧重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探讨。有的建议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来探究人物形象。导入的设计有图片式,歌曲式,文字式,视频式,尤其出彩的是邓老师的一段导入文字,精心设计,贴近学生关注点,涉及小说关键人物,彰显教师的文化底蕴。受到台上台下的一致好评,让你下一秒就想读原著去。仰慕邓老师的渊博学识,好学睿智,善研勤思,我自愧不如,仍需努力。

    参与了这次互研,收获颇多:

    1.语文教师一定要多阅读,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学识容量。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必须了解,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死教课本。

    2.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在教学上,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呈现更高效的、培养素养的课堂盛宴。

    3.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做到精、细、全。只有对教材通了,才能游刃有余、灵活驾驭教材。

    4.做一件事很容易,做好一件事很难。有的时候疲于工作,简单备课,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应该改正,把一件事情做到精致,就是完美,任重而道远!

    5.因学情定教,精简取舍。班级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教师应了解学情,因材施教,而不能“一锅粥式”教学,不问效果。普通班应简单些,重视基础,把握好重难点,细枝末叶能去就去掉。实验班在抓牢基础的前提下,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科素养。根据实际的学生接受程度,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备课的过程比较煎熬,但是经过自主研究,备课互研。现在自己对这篇课文很熟悉了,目标清晰,重难点清楚,环节设计自然连贯,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发挥,教师精讲内容,都清清楚楚了,很感谢这次成长的机会!教育教学这条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他山之石”,促自身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zz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