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灵感忽至》

作者: 冯菇凉 | 来源:发表于2022-12-27 06:50 被阅读0次

    文/菇凉

    相信大多数写作者都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刻,灵感是什么?说不上来,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是却能可以顺顺利利写完一篇文章。

    曹文轩说过灵感是知识的迸发,认为没有什么闪现灵感的存在。就算存在,而肯定是有来历的。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那么灵感到底是什么?最近我的日更大多是浑水摸鱼,凑字数,没有素材,也没有灵感。也许是最近的生活,排的太满,满到我没有时间静下心,满到我整天焦虑,还有我那日渐稀少的头发。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感悟,如何寻找灵感,如何对待写作。

    这篇文是冯老的散文精选,读起来很喜欢,有很强的画面感,像是看一个真实平凡的生活日常,富有诗情画意,让人好不羡慕。

    冯老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起身披身衣服来到安放灵魂的地方,拿起一只笔与一张素纸,想写下什么,心中却一片茫然。

    这像不像平日里的我们,想写很多,想说的话也很多,但是真正落笔的时候,却总词穷。我们开始期待灵感的到来,但是灵感是等不来的,有时不请自来,有时请也请不来。

    这时我们该怎么做?我也曾经无数次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写,越是想尽快写的时候,越是着急写不出来。最后焦虑,觉得自己江郎才尽,这种感觉如文中说的一样可怕。

    这种可怕不仅更写不出来,还会打压自己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消极。

    冯老的选择起身打开音乐,并说自己从不在没有心灵欲望时还赖在桌前,这种感觉太可拍。

    于是打开国外带回来的音乐,正如文中所说: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

    于是便深深陷入这种情绪里,于是看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它很小,静谧,神秘,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

    这块光使他想起四十年间蛰居市廛中那间小屋,还有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妻子无奈的眼神。

    于是不禁走到画案前铺上宣纸,拿起颤动的笔蘸着黄色和一点点朱红,将这扇明亮的小窗子抹在纸上。想起多年前家门口的一场大雪,以及居住的房子,心中所想便浮现到了画纸上,一切都显得自然。

    冯老曾说: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而心中的画多半是它们自己冒出来的。这是一种长久的日积月累。

    我忍不住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那个为了画画离家出走的男主人公,他的内心是一幅纯真的大自然景色,才会画出那么精彩绝伦的佳作。

    其实画画与写作都是由心出发的,心中所想是画,心中所想也是文字。

    还打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灵感就像冬日大地上的万物,等待着春风吹来,一切复活;又如高高一堆干枝干柴,等待着一个飞来的火种。这种意外就叫灵感。

    灵感带来突然之间的发现、突破、超越与升腾。它是上天的赐予,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之吻。是对一切生命创造的发端与启动。

    灵感不是等待的,而是属于追求者的,当自己追求灵感的时候,灵感也在寻找自己。当然它不一定在你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来。

    就像作者在书房原本是想写点什么,灵感没有来,可是谁料它竟然化作一块灵性的光降临到他的画案上?它没有进入我的钢笔,却钻进的他毛笔。

    对啊,灵感有时不会直接到来,而是委婉的告知我们,可能藏在一本书里,一句歌词里,一块的食物里,一个美好的瞬间里。就看自己会不会发觉。

    文中还说了灵感的别名,叫做“笔顺”。大意是写作思路顺畅,没有障碍的意思。写作常常有灵感。

    没有灵感,就写听到的,想到的,悟到的,总之万物都是素菜的来源,万物都有打开灵感大门的钥匙。

    不过正如冯老文中的结尾一样,回到了写作初心,只要守住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及其所爱,灵感会不时来吻一吻我的脑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灵感忽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gd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