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输出健身to be better婚姻育儿
为什么你总想逃离?| 当爸妈想让你过他们指定的生活

为什么你总想逃离?| 当爸妈想让你过他们指定的生活

作者: 战斗的史高蒂 | 来源:发表于2017-02-22 13:56 被阅读0次

    很多人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控制欲很强,几天给自己打一个电话,要求自己过他们指定的生活。接他们的电话让自己非常累,他们没什么爱好,对自己的兴趣也毫无兴趣,不知该怎么跟他们相处。

    这种被人控制的感觉,有时不只是来源控制本身,也来源自己有一个尚未成熟、缺少自由的内心。是不是你还有一些可以让他们担心的事情?或者在你离家前没有赢得他们足够的信赖与放心。一般来说,父母由于长期养成的生活方式,对于孩子长大离家会有些不适应,但会随时间慢慢地回归自己习惯的生活,也让孩子在全新的世界里展翅飞翔。

    当然,也有一些特例。父母对孩子产生深层依赖,但自己不能觉察,把这种依赖投射在孩子身上,总觉得孩子幼稚,依赖自己。这是一种自我求证的过程,因为父母内心已经先行认定孩子是依赖的,就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许多证据。

    依赖孩子的父母可以根据以下表现判断:

    1、缺少自我价值,孩子是他们唯一的价值;

    2、家庭内部缺少边界,不能容忍隐私,包括进入孩子的私生活;

    3、权利欲,习惯替代孩子思考,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张。这样的父母会感觉—没有你,生活就不再有意义。

    习惯替代孩子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话语:

    ▶ 我活得久,见识广,懂得多,听我肯定没错;

    ▶ 我走过的弯路不能让孩子再浪费时间,我掉过的坑不能让孩子再掉进入;

    ▶ 我得为孩子的人生负责,如果我不管,他选择错了怎么办?

    依赖孩子的父母,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慢慢地控制小孩的成长和教育,特别是培养出了一种育儿焦虑,将孩子与父母的“平等关系”演变成了“被控制与控制”的关系,以“不正常的手段”让小孩处于一种加速成长的状态,变成“小大人”

    “小大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被看得到、听得到,在不需要的时候能隐形、消音,不会妨碍大人的生活,也不会和大人唱反调。从小很乖巧、听话、懂事,早早就学会自己吃饭、大小便、打理生活、适应环境和父母的需要。他们像成人一样有能力,甚至比成人还有能力。那请问,小孩还是小孩吗?

    在观察孩子成长及父母的教育模式,或媒体和主流价值中,我们会发现,所有和小孩有关的特质,如小孩子气、天真、依赖、不成熟、情绪化,都是负面、被谴责的,另一方面,早熟、独立、有责任感、牺牲自我,则是受到高度的鼓励和推崇。我们的文化或潮流只注意到“小大人”带来的好处,却完全忽略其背后可怕的代价。他们可能会习惯性地忽略自己的需求,优先父母的需求;他们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又因为自己无力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使自己变得好起来而感到内疚。

    心理学家们发现,“小大人”的现象出现在所有功能不足的家庭里。这些孩子早早被迫长大,负起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责任,他们看似成熟、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但其实他们的早熟是为了生存下来、不得已习得的手段,而非值得表扬的天赋。

    当这些“小大人”成长为真正的大人后,他们的内心却像小孩。他们抱着小孩的眼光看世界,他们喜欢重复,不喜欢改变,不会以沟通解决问题,总是以情绪化的方式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以情绪化的方式看待别人的合理要求(在他们眼中所有的要求都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自己从来不被允许对世界有所要求)。

    但是他们和真正的小孩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好奇心和对现实的想像力/ 创造力,不会像小小孩具有冒险犯难的精神,积极想学习新东西,积极渴望长大。他们没有过依赖、失败、崩溃、赎回(就是可以一再探索、尝试、再修正的权利)、依附(把自己交出去,交给不安,让自己爱与被爱),他们以为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有一份工作、成家生子、符合上一代的期待就是成熟,但是他们不了解这一切事物与他们个人的关系以及对他们人生的意义,这样的小孩不可能真正长大。

    不过也有一些成长在“掌控型父母”的魔掌下,对自己的事业发展相当有想法,很清楚自己在事业中要的是什么,在做什么,去找到他们的价值感,然后又活跃在荧屏上进入我们的生活的,比如胡歌。但胡歌的性格中有非常明显的双面性,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朋友关系、工作关系、与记者的关系,在男女关系方面却留下一些莫名的黑料,连他自己都承认在感情里“自卑”,“不自信”,“不成熟”,“没两把刷子”。

    对于“性格缺陷”,胡歌解释是因为妈妈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妈咪,信奉“严是爱,松是害”,惯于以打击、施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而心理学家在研究诸多案例后发现,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专业领域的优秀往往与性格方面的缺陷成正比。

    作为成年男人,胡歌经常把妈妈的话挂在嘴上,接受采访时最喜欢聊的话题就是妈妈。在谈及对象时,胡歌曾在采访中说到,“我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我要考虑我妈是不是满意啊。”当记者问胡歌会不会选择单身,他的回答是“不结婚怎么对得起我妈”。这似乎表明,在他的人生观里,正常的亲子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儿子多大,父母都可以干涉他的生活;孩子是为实现父母的愿望而存在的;男人找女朋友,首先要找个妈妈喜欢的。

    在在掌控欲极强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相对幸福,孩子却可能非常痛苦。胡歌很孝顺,平时掩示得不错,偶尔喝点酒,还是会失态。

    但胡歌跟“小大人”不同的一点是,他不只满足于履行自己的义务,或一份工作,他有自己想要学习的新东西,也有好奇心和对现实的一点想象力,我想这与他身边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有很大关系。(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而来自精神方面的支持最重要。)

    胡歌曾说,是阅读让他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他很很多次公开说,最艰难的时候,是黄磊推荐的书,还有易中天老师的《百家讲坛》陪他度过的。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明星们都会送媒体礼物,而胡歌送给媒体的是——某网站的购书卡。

    【小结】

    在“掌控型父母”的培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进入成年后会有两个成长方向:正向成长与负向成长。正向成长的孩子,会希望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性格中逐渐展现出自己“强硬”的一面,会努力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让生活属于自己,而不属于父母。而为了摆脱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干预,他们会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让父母感觉放心,但该干什么依旧去干,只是不让父母知道。负向成长的孩子由于被控制过度,孩子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被塑造出来的附庸,他们会变得软弱,失去自我,潜意识里屈服于父母的指令。如果出现本能抵抗,他们会变得焦虑,并伴随着巨大的愧疚感,因为变得强大的家长难以容忍孩子的叛逆和改变,情绪上容易出现奔溃。

    那么,如果你发现自己作为“控制型父母”的孩子,然后有忍不住会问自己一些问题

    ▶ 我会变得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吗?

    ▶ 我的家庭始终是我痛苦的源泉,我无法改变他们,但我也不能完全抛弃他们,我能怎么办?

    精神分析师、自体心理学大家科胡特说过,“我印象中最具创造性的生命,是那些尽管在早期遭遇了深切的创伤,但通过各种途径能够找到内在完整性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结构的个体”。

    因此,首先你要明白,你不能拯救你的父母,事实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拯救任何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幸福水平,都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不要把他们的幸福看做你的责任,不要怀抱不现实的期待,跨出你获得自由的第一步。当你成年有了独立的人格和生活,你要和父母设置良好的人际关系边界,需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需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了解父母心理想法和行为模式产生的原因,可能他们会说很多贬低你自尊和让你觉得很受伤的话,尝试不把这些话语个人化,而把它们看作是症状。总有一天,随着你不断长大,你的父母不断老去,你也有孩子出生,你在这个家庭中的力量会越来越强。那个时候也请记住,只有你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其他人至多可以像你自己一样重要,却绝不能够比你自己更重要。(这个也会让你远离你要去控制孩子成长的念想,从而让孩子健康成长。)

    美剧《扪心问诊》 美剧《扪心问诊》 美剧《扪心问诊》

    若你当下是一名孩子的父母,那么请抛弃“我活得久,见识广,懂得多,听我肯定没错”等这样一些控制性的观念,要理解孩子的选择,要允许孩子有试错的权利,只指导,不强制;只倾听,不评判;只陪伴,不替代。若你还心有余悸,而且害怕重蹈覆辙,那请你带着爱和宽恕回到过去,原谅过去爸妈对你做的一切,放下那些焦虑,听听自己想要的是孩子健康成长,还是有点畸形地成长。相信慢慢地你就有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总想逃离?| 当爸妈想让你过他们指定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qm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