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社不是黑社会,而是文人社团。
复社的成立通常以崇祯二年秋季左右的苏州尹山大会为标志。但尹山大会之前,在吴江县令熊开元倡导下,当地秀才孙淳、吴石香、吴䎖、沈应瑞已经创立复社,只是影响不大,局限于吴江。直到张溥介入后,乘势开了尹山大会,把南北应社都纳入进来,这才成为一个超级大的全国性社团,成为后来历史上极有声名的复社。
遥想当年尹山大会开始时,主持人应当代表大家感谢几个人:
首先要感谢吴江县令熊开元,这事儿没有组织关心、政府支持,特别是熊县长的正确指导,那是绝对做不到的。熊开元,一个湖北人,忠心而迂腐。天启五年进士及第后先做崇明知县,崇祯元年调任吴江知县。四年后赴京考选,参加中央机关选拔公务员考试,选上了吏科给事中。没想到因为吴江任期内征赋未满,还没进京就直接降两级。再后来重新启用,又有升迁,但跟首辅周延儒开杠,结果一气之下在崇祯十五年上书,弹劾周延儒却无具体罪状,于是下了监狱。他运气不错,李自成进北京时,他刚好被放到了杭州,保了一命。随后的动荡时局里,他出家为僧。
熊开元到吴江,很关心文化事业,张溥路过时就被邀请讲学。吴江的吴、沈两个大家族不少子弟跟着学习,慢慢取得一致意见,后来开了尹山大会。
还要感谢吴䎖,他也是个秀才,家里有矿——不是,有钱。吴家女婿计东说,他将家里大量的金钱都用于社事。因为复社这些事不可能动用县里公款,必须由诸生也就是各位秀才个人承担。
第三要感谢孙淳。孙也是吴江秀才,他主要出力,东奔西跑把复社成立大会的时间地点通知各地文友包括南北应社的兄弟们。这里有些一般性的协调工作,就靠他抓落实。
接下来当然必须隆重感谢张溥同志。崇祯元年,张溥与张采先后回到太仓。十一月,张采去临川当县令,张溥送到杭州。返回时路过吴江,接受熊开元邀请讲学。此后一段时间,数次到吴江,又帮忙做了一些孙淳做不了的超出一般性的协调工作。比如最初苏州的杨廷枢是在张溥的应社,孙淳那边是复社,讲人物份量,从《五人墓碑记》那事儿以后杨的地位就远超孙淳,所以竞争之下两社关系一般。孙淳两次想见杨,杨说句不认识就打发了,只好张溥出面——那就没问题了。
最后,感谢吴江TV吧。
免费送会员!凡首次开通简书会员并选择本链接的朋友享受以下福利: 1、本人赠送一次季度会员,即直接返利50元,只要通过以下链接首次开通会员即可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00e25c15,无附加条件(名额有限送完即止);2、会员期内持钻1万以上则每周一赞,持钻10万以上则每天一赞,推文上榜则奉上超赞;3、拿到日更微章、创作者徽章即予赠贝。 老会员成功介绍新伙伴成为我的会员,奖励120简书贝。个人持钻经历见本链接文章,欢迎随时探讨。
网友评论